宝治元年(1247),当时幕府的执权者北条时赖听到道元的名声很是仰慕,乃请道元到镰仓受菩萨大戒。在道元回寺的时候,北条时赖向永平寺施舍领地,道元不受,但他的首座弟玄明却接受了领地的施舍文书。道元为此把玄明驱逐出寺,把施舍文书撕毁,并把玄明常坐的禅榻也捣毁了,据说把榻下的土也挖去七尺。建长二年(1250),当时的后嵯峨上皇闻道元的德誉,十方嘉奖道元的操行,乃赐道元紫衣,道元再三推迟,都无效,不得已而收下,但把它束之高阁,终身未穿。这些都体现了道元乃是遵师如净“莫近国王大臣”的教诲而行。
建长五年(1252)七月,道元54岁,他将永平寺住持之位让给了高足孤云怀奘(1198—1280),咐嘱大法和传给袈裟。退隐京都上洛养病,八月二十五日,自写遗偈示寂。偈曰:“五十四年,照第一天,打个勃跳,触破大千。咦,浑身无觅,活陷黄泉。”这个遗偈与其师如净的遗偈有类似之处,如净的遗偈:“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勃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遗偈与其师相类似,由此可见道元对师如净之崇敬与怀念之情。
道元示寂后,他的弟子怀奘、诠慧、寒岩义尹(1217—1300)、彻通义介(1219—1309)为曹洞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道元的曹洞宗到义介的弟子莹山绍谨(1268—1325)时有了更大的发展,经过代代的子孙弘扬禅法,大大强化和繁荣了道元的曹洞宗。道元所创立的曹洞宗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拥有16000余末寺的大宗派,实为日本佛教大宗门之一,在日本佛教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曹洞宗所拥有的信徒据统计约有9百20万以上的人数,可见曹洞宗在日本佛教中的势力之大。而曹洞宗又是以从宋地天童寺学法归来的道元为开山祖师,由此天童寺也就成了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2)、以天童寺的禅林清规为准,制定永平清规
道元不仅传回了天童如净的曹洞宗禅法,还依天童寺当时所遵循的禅林清规,制定了《永平道元禅师清规》二卷,简称《永平清规》。由此道元不仅为日本曹洞宗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建立了宗派;在组织上还制定清规,为曹洞宗教团奠定了基础。
所谓清规,就是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寺院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与规定。清规的制定,可以保证寺院大众的清静,有利于禅宗的生存与发展。它将禅宗僧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法事活动、寺院僧职人员的安排与设立等都纳入到了“礼制”的范围之中,以使一切有礼可循,有制可依,实现寺院丛林生活的规范化,清静平等,如法如律。中国禅林的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但到北宋时代古清规已散逸,禅林规则紊乱,而且《百丈古清规》中有很多制度已无法适应日渐庞大的丛林组织的要求,正如宗赜在《禅苑清规》序文中说:“少林消息已是剜肉成疮,百丈规绳可谓新条特地。而况丛林蔓延,转见不堪。加之法令滋彰,事更多矣。”所以宗赜在《百丈古清规》的基础上,又从当时禅宗寺院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编撰了这部《禅苑清规》。其后,此清规便成为宋元期间最为流行且通行于全国禅宗丛林的清规。
作为五山十刹之一的天童寺,乃是当时中国最有代表的禅宗道场,其修行生活自然是依照当时中国禅林的中心规范《禅苑清规》,道元的师父如净在出家后曾学过南山律,作为一代高僧理所当然也非常重视推行宋地的丛林规范。道元在如净身边二年,深得如净的教导。回国后,自然会依其师所行,将天童寺当时所遵循的宋朝禅林规矩、僧堂生活等移植到日本,而制定永平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