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是三门还是山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门”的说法,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山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二是指寺院全体,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又如“宴坐山门”、“永镇山门”,这些词中的山门都是指寺院全体而言。

同时,山门有时又称“三门”,这一称呼源于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期。最初只有帝王宫室能设三门,其他官民舍宅均不得设立三门。白马驮经,大法东来,汉明帝初建白马寺也设三门,以示他对佛教的尊崇。后世针对这一传统,常用佛教的“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来加以解释。

所谓三解脱门,即三种进入解脱自在境界的智门: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故于诸法能得自在。

二、无相解脱门,谓既知一切法空故,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

三、无作解脱门,无作又云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当我们由山门进到寺院,即是象征着从世俗转入菩提之道,可超凡入圣,转迷为悟。学佛者进入寺院,应将习气留在山门之外,潜心修行。如果我们希望从烦恼、痛苦、业障的束缚中得到解脱,就必须亲自修行体证空、无相、无愿。

此外,三门也可以表示智慧、慈悲、方便,三种解脱烦恼的法门,或表示信、解、行的三个修行阶段。

我们去到不同的寺院,会发现山门在不同丛林中存在为不同形式:有的寺院单独建有山门殿,内有两大密迹金刚(手持金刚杵警卫佛菩萨的夜义神),世间俗称“哼哈二将”,这是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不足为据;有的或山门建在山路转角甚至山势起处,与寺院之间有一定距离;也有的山门与天王殿合而为一,未设独立山门。当我们参访寺院,遇到这些不同的情况时,也无须惊讶。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