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基础教理 > 正文

寺院中的佛塔是做什么用的?

寺院中的佛塔是做什么用的?

寺院中的佛塔是做什么用的?

佛塔,梵文称窣堵坡,也称浮图,起源于古印度,意为高显处、功德聚,用于安置佛像、舍利、佛经及菩萨像等。

佛经对于造塔功德多有记载,如《造塔功德经》中佛对观世音菩萨说:“若此现在诸天众等,及未来世一切众生,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于其中建立之者……于彼塔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又如《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中佛对波斯匿王说:“修上福者,无过造塔……建立佛塔,福利难思,三世如来所共称赞。”因此,二千多年来,无论三宝弟子还是友善佛教的社会人士,对于建造佛塔皆有着极大的热情。

最早的佛塔还要从佛陀涅槃说起,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将佛陀的遗体火化,出现了许多舍利,为了保存这些舍利,便建起了塔。塔的最初形式是一个半圆形的土堆,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建筑。一般来说,佛塔至少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组成,塔的形状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递减,慢慢收拢。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随着佛教的传播,在后汉末年,已经风行全国,佛塔建筑传入中国之后,与华夏文明交汇融合,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中,我国的能工巧匠将印度原有的覆钵式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唐宋之后广为流行,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随着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佛塔建筑也是风格各异,形式多样,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建塔的目的,也由供奉佛菩萨像、舍利和佛经,逐渐变得更加多元:

导航引渡。古塔高耸挺立,很远就能看到,所以许多古塔成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标志,类似于灯塔。如福建福州马尾港的罗星塔在世界地图上早被列为重要的航海标志之一,福建泉州的姑嫂塔、六胜塔都是航海的标志。安徽安庆迎江寺的迎江塔屹立于长江转折处,“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竞航”就是描述迎江塔的诗句。

镇妖降魔。古塔寓意着佛教的慈悲济世、息灾辟邪,是护佑一方平安的法器。如大理崇圣寺三塔,当时就为镇灾降魔而建,大理虽然经过几次地震,三塔仍然如故。其他如杭州钱塘江边的六和塔、镇江金山寺慈寿塔等,也都有此含义。

装点河山。巍峨的古塔气势恢宏,点缀着河山景色,已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雷峰塔、苏州虎丘塔都是江南风光的秀丽名片。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