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历史脉络 > 正文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个什么样的人?济公和尚介绍

   在很多寺庙中,都设有罗汉堂、罗汉殿,里面供养着众多的面目各异的罗汉。在这些罗汉中,有一位中国的罗汉,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无拘无束,寝食无定,破衣烂衫,云游四方,而且不守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细行,被人们称为“济颠僧”。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且神通广大的侠僧。他智斗秦桧,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不修边幅,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佛教徒们说他是“降龙罗汉”转世。

济公虽然嗜好酒肉,举止癫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禅中三昧。文笔隽秀,擅长书法、诗词。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昧。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济公爱西湖,并不是因为人人所称道的西湖胜景,而是因为西湖水在他眼里可以化为美酒。他醉卧西湖边,风吹来一朵浪花他饮一口酒。这首诗中的任运洒脱正是济公的典型人物性格。

由于济公深受民众喜爱,身上逐渐被附会了神话传说色彩。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当他来到严陵(今浙江桐庐),看见四周诸山树林茂密,于是脱下袈裟向空中一扔,把周围各山都罩了进去。于是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刹那间,山上的树木竟被一根根地拔了起来,推到江边,然后顺流东下,最后这些树木都来到了净慈寺的那口井里。寺里的僧众们将木料从井里捞上来,使净慈寺得以恢复旧观。

公元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悠然而逝。临终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六十年间的人世生活对于他是一场旅行,水连天碧处是他生命最美好的归宿。以笑傲人生的态度泯灭生死区别,将个体生命融入宇宙生命,这是济公大智慧的写照。

济公离世后,人们建造了许多纪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虎跑泉,有不少佛教建筑,其中有非常闻名的济公殿和济祖塔院。在净慈寺里,那口传说中济公用神通力运送木头的古井至今仍吸引着无数的游人驻足观望。

在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中的青林洞(又名金光洞)至今还留有“济公床”“济公桌”等。相传当年济公在灵隐寺出家时,常偷偷到这里来喝酒吃狗肉,喝醉了就在床上呼呼大睡。这些妙趣无穷的传说,引得无数游人浮想联翩。

济公性格独特,后世给他做的塑像形象也很奇特。在罗汉堂中,济公还是那么无拘无束、逍遥洒脱,他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而是四处游逛,行踪不定。在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中,稍不留意就会看不到济公的塑像,因为他蹲到了房梁上。据说这是因为他到罗汉堂报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

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动,眼睛传神,使你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像被济公盯着看。他的表情也多种多样,从三个不同角度看能看到三种不同的表情:从左边看,愁眉苦脸;从右边看,春风满面;从正面看,半脸哭,半脸笑,“啼笑皆非”。

有关济公的小说、传记、剧本等文学作品很多。最早的是明代的《红倩难济颠》,但传本已佚。后清代郭小亭作《济公传》(全称《评演济公传》),是济公传说故事的集大成之作。从古至今,济公故事和形象始终活跃在戏剧影视作品中,受到人们的喜爱。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