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人物聚焦 > 正文

净慧长老:把握生命的当下

渐教与顿教的差别就在于渐教的修行有次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步步地走过来。顿教则在当下这一念中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念相应一步到位,这是大善根、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得到的。过去的苦因感得现在的苦果,现在精进修道感得未来的涅槃圣果,要在当下这一念心当中圆满实现。

——净慧长老

本文选自净慧长老全集《紫云禅话》


把握生命的当下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一期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本身就是苦;在整个生命流程中,环境的改变、人事的迁流、感情的变化、内在身心与外在环境的种种逼恼煎熬,这些都是痛苦,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

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一辈子都处在无限的渴求当中,现实与希望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求不得苦。人际交往中有种种好坏顺逆的因缘,不想见到的人总是冤家路窄,处处都能碰到,这就是怨憎会苦。自己情投意合的人,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等,希望能团聚,却常常分离,分离时哭哭啼啼,满怀惆怅,这就是爱别离苦。我们内在的身心有种种的因缘变化,所生存的环境同样如此。春夏秋冬,暑往寒来,刚适应了春天的温暖,炎热的夏天又到了;秋高气爽正是赏月吟花的季节,可惜寒冷的冬天又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自己不断地调整生活节奏,调整生活步伐。我们内在的身心感受到外在世界的生住异灭、刹那变化,影响到色受想行识五阴不断地交替变化,常常处于一种焦虑之中,就像火在燃烧一样,精神与物质的不停变化让身心如同焦灼一般,这就是五阴炽盛苦。人生的现实无非就是这八苦交煎,总在逼恼着我们的生命,交替着使我们的生命受到熬煎。

佛陀说法归纳了世出世间的四条真理,那就是四谛法门。世间两条真理就是有漏的苦果、苦因,叫苦集二谛;出世间的两条真理就是无漏果、无漏因,叫灭道二谛。“苦集灭道”四圣谛是佛法的基础,是佛法的支柱;大乘、小乘、如来禅、祖师禅、净土法门、密宗法门,一切佛法都离不开四圣谛。世间的两重因果中,苦是果,苦果从苦因而来,苦因就是集谛,由于业力所集而感受到这个苦果。出世间的两重因果中,灭就是涅槃,是出世间的果,道就是八正道,是出世间的因,要得到涅槃的圣果,必须修出世的八圣道。佛陀用四圣谛提醒我们认识世间的苦果苦因,知道出世间的乐果乐因,了解了苦果就要断掉苦因,这就叫知苦断集;知道涅槃的清凉自在,就要勤修八正道,到达涅槃的彼岸,这就叫慕灭修道。

渐教与顿教的差别就在于渐教的修行有次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步步地走过来。顿教则在当下这一念中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念相应一步到位,这是大善根、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得到的。过去的苦因感得现在的苦果,现在精进修道感得未来的涅槃圣果,要在当下这一念心当中圆满实现。顿教的法门不问过去,也不问未来,过去未来都是影子,不必去追问它研究它,重要的是当下一念。我们当下就生活在八苦交煎中,与其慢吞吞地研究来研究去,不如一步就跨出这个苦海。禅宗要我们当机立断,一步就跳出火坑,到达清凉的圣地。

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三世因果在当下一念之中,十方诸佛也在当下一念之中,个人的前生后世同样取决于当下这一念。我们生命的发展有四圣六凡十种选择,这是生命发展的十个方向,也是现实生命的十种存在的状态。我们现在身处在十法界中最关键的人法界,往上就是朝着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提升,往下就是朝着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凡法界坠落。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取决于当下一念是怎样面对自己生命的选择,怎样面对生命当下的取舍,这是我们人道众生生命发展的两极。

我们懂得了当下一念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就要紧紧抓住当下这一念,不要悠悠忽忽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要漫不经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存在很脆弱,也很宝贵、很短暂,人生在世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坐在家里也不见得安全。许多失命因缘并不提前打招呼,就在刹那之间发生,坐在家里也有天灾人祸,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顷刻之间就有可能被掩没在沙石巨浪之中。出门在外危险更大,开汽车、坐火车、乘飞机,甚至连步行都会遇到种种意外,在刹那之间可能发生生死两重天的悲剧。

希望各位重视生命存在的这一刻,也许下一刻失命因缘就到了,我们就与这个世界告别了,与佛法告别了,与一切善法善友告别了,不知道下辈子有没有因缘听闻佛法,有没有福德修行佛法。珍惜生命的当下,是修行路上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修行观察呼吸,呼吸就是生命的当下,呼吸的存在是生命当下的具体表现;呼吸不存在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利用作为生命特征的呼吸观照生命,来觉知呼吸,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修行法门,也是最亲切的一个法门。大家一定要在观察呼吸上下功夫,用这一法敲开神秘之门,敲开解脱之门,敲开佛国之门。

(责任编辑:勉淳)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