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怎么来面对事务的合理性和人事上的是非呢?这需要运用佛法不断地打磨和提升理性修养的层次。关于理性修养,大概有四种不同层次。
讲理四料简
第一种情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般人都是以自己的好恶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讲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理。比如夫妻吵架,常常认为对方一无是处,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多少人劝说也不行,所以才会“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时讲的都不是公理,讲理只是工具,功利才是实质,属于不讲理。但这样的人并不是总有烦恼,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很简单,不关心别人的事,也不关心天下的事,只关心自己,只要自己不吃亏那就万事大吉。
第二种情况,讲公理,真讲理。这样的人是社会的正能量,是有道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他不但自己讲公理,讲正理,而且也会照着去做。但是,这其中也有问题,遇到不讲理的人,他会受不了,由于执着于合理性,会用自己认定的理去要求别人;因为有太多不讲理的人事,所以经常会陷入矛盾冲突中,很容易愤世嫉俗,自我伤害。
净慧长老墨宝
第三种情况,自己讲正理,也不在意别人是否讲理。这样的人只管坚持真理,担当道义,天下人都不讲理也没关系,只管自己讲理。这个阶段的问题是,对于讲理还很执着,有时会很清高。当遇到有人说自己不讲理时,会受不了:我自己讲理,也不希望你们表扬;你们不讲理,我也不管,结果你们还说我不讲理……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变成愤怒,造成内在伤害,并因此而生烦恼。所以,这个阶段也还需要进步。
第四种情况,天下的人都可以不讲理,自己不但一定讲理,还允许别人说自己不讲理。所谓“只做好事,不做好人”,因为讲理、做好事,这是必须的,而且不以好人自居,这样就会少很多烦恼。天天做好事,还不以好人自居,接受一切委屈和误解,这种心态就比较理想。但是依禅宗来说,还需要提升,因为还有个道理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