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民宗办副主任李博发表讲话,他指出要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形成更多有分量、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为佛教中国化提供“松江素材”。扎实推进实践探索。践行“人间佛教”理念,把研讨会的共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在公益慈善、文化传播、社区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让佛教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群众,展现新时代佛教的责任与担当。坚守正确发展方向,守住清净本真。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210万,作为“上海之根”,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宗教文化多元发展。它不仅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之地,更是崧泽文化滋育生长之邦。
西林禅寺初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僧睿增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迄今已有1140余年,是松江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松江最早落政开放的宗教场所,西林禅寺以“崇恩文化”为核心,通过"报四恩"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文化层面,打造梵音弘法、艺术惠众等,推动佛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在制度层面,实现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治理结合;在社会层面,开展公益慈善,禅茶素斋服务,践行人间佛教理念,走“文化浸润+制度创新+社会服务”之路,将人生信仰转化为文化力,将崇恩精神转化为服务力,将佛门四恩转化为公德力,将慈善贡献获得社会认可的生命力。从而,使佛教从“寺院信仰”走向“公共文化”空间的实践,既延续传统的人文精神,又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对四个文明的需求。西林禅寺打造“崇恩文化”20年,其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已深度融合了中国传统伦理与当代社会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与地域化模式。
海上论道·新时代上海西林禅寺佛教中国化实践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彰显了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松江佛教史上的一次盛事,为推动佛教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思想碰撞与学术对话,为推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崇恩文化在新时代转化和发展贡献新力量、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