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由上海市松江区佛教协会主办,上海西林禅寺承办、地藏古寺协办的“新时代上海西林禅寺佛教中国化实践”学术研讨会在素有“上海之根、浦江之首”美誉的上海古城松江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会一处,紧扣上海市宗教界“海上论道”项目,立足上海作为继承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独特地位,共同探讨新时代上海西林禅寺佛教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佛教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路径探索。
研讨会为期两天,近百位学者通过学术研讨,论文发表,交流对话、点评总结、实地考察等活动,对上海西林禅寺“崇恩文化”二十周年与佛教中国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挖掘,汇集了一批高质量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会议对助力“上海——人间佛教孕育地”和回溯“上海之根”——松江人文的研究,促进“海上论道”与佛教中国化的基地建设,赋能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幕式
8月2日上午9时,研讨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上海市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闵卫星,中共松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大章,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佛道教处副处长赵鑫,松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张陆平等相关部门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教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王雷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中心主任成建华教授,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元春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学愚教授等专家学者,中国佛学院原副院长向学法师,重庆佛教协会副会长暨重庆佛学院院长道坚法师,香港珠海学院心举法师,内蒙古包头市常务会长法隆法师,山东省佛教协会驻会陶书童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居士林林长张国铭,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沉香阁住持定慧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法藏讲寺住持光慧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万佛阁住持性康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国禅寺住持平熹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曹曙红等佛教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悟端法师首先致欢迎辞,悟端法师说:首先以“崇恩心”表达欢迎与祝福,共同见证西林禅寺1150余年法脉传承的历史时刻。其次以“中国化”实践作为成果。三是以“功能多”提请研讨与建议,请专家学者发表高论,通过研讨,松江佛教与西林禅寺将虚心予以纳谏,继续深化佛教中国化研究,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以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佛教智慧。
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国铭代表市佛协对活动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松江佛教界在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和市佛协领导下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说:本次研讨会积极依托松江区佛教落政开放40年暨“崇恩文化”提出 20周年以来的丰硕成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在前行发展的道路上,松江佛教界始终将杂志、网站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促进佛教学术研究、推动佛教教义教规阐释、加强佛教思想建设、展示当代松江佛教良好形象、团结引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市佛协对此表示充分肯定。
山东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陶书童代表山东省佛教协会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高度评价西林禅寺20余年打造的“崇恩文化”品牌,认为其“崇德、奉献、感恩、友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实践。同时,他介绍山东佛教界通过“齐鲁觉音”等品牌推动儒佛文化融合,强调新时代佛教需以中华文化浸润教义,服务社会。呼吁佛教界继续推进中国化方向,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学者代表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王雷泉教授致辞中说道,十分荣幸能参加这次研讨会,很高兴见到了许多学界和教界的朋友,这次是自二十多年前与悟端法师结缘后再次重逢,了解到自悟端法师主持松江佛教工作以来做了大量文化兴寺、公益慈善的工作,十分欢喜。王教授深入研究佛教40年,曾见证上海佛教的发展,与禅门泰斗净慧长老的一段对话引人深思,也体现了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中共松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大章代表松江区委统战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朱大章在致辞中提出深化松江佛教中国化的三点体会,第一,依托“海上论道”,深化佛教中国化研究。今天的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也是展示“海上论道”品牌成果的具体行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探索具有松江特色的佛教中国化理论研究途径,打造具有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的松江“云间论道”新样板,在融合传统文化中推进松江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第二,践行“人间佛教”,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松江区佛教界要积极践行“人间佛教”理念,在公益慈善、文化传承、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三,遵循时代化规律,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希望松江区佛教界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坚守正道,静心礼佛,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积极推进“一教一品”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特色品牌,更好地展现松江宗教界中国化新高度。
开幕式上闵卫星先生、朱大章先生、钱秋萍女士、李正先生、金冬云先生、徐以骅先生、赵鑫女士、向学法师、张陆平先生、施佩丽女士十位主礼嘉宾共同庄严启动
松江区佛教协会副会长、福田净寺方丈明非法师主持开幕式
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上海西林禅寺佛教中国化实践”为主题,重点围绕三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一是立足"崇恩文化"的寺院个案研究,探讨西林禅寺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实践经验;二是回溯历史,聚焦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三是关注佛教礼仪与现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互动关系。
主旨发言礼请教界、学界12位代表作了精彩发言,本次研讨会正式进入学术研讨环节,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刘元春教授主持和总结,中国佛学院原副院长向学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文明教授担任评议人。大家对评议人深入地点评,与会大众掌声热烈,成果共鸣。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悟端法师作《崇恩文化及其精神与佛教中国化实践》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成建华教授作《佛教中国化:赵朴初 “人间佛教” 思想的理论范式与当代价值》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纪华传教授作《上海西林禅寺崇恩精神与佛教中国化实践》主题演讲
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董群教授作《佛教知恩报恩的伦理解读》主题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作《佛教孝道及其中国化探讨》主题演讲
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作《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研究》主题演讲
香港珠海学院心举法师作《修己以化人:人间佛教视域中的个人学修再思考》主题演讲
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刘成有作《内学院居士佛学的现代价值》主题演讲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作《上海西林寺崇恩文化的人间性及其中国化方向》(与李鑫合作)主题演讲
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邱高兴教授作《佛教讲经仪式及其当代启示》主题演讲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程恭让作“从《佛学丛报》创办看上海是现代人间佛教的重要孕育地(与肖川合作)”主题演讲
十愿网总编辑崔明晨作《传统思想的现代转译——浅论传播变革对新时代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主题演讲
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刘元春教授主持和总结
中国佛学院原副院长向学法师评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教授评议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文明教授评议
分论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提交了88篇契合会议主题的高质量论文;年高德劭的前辈专家与学修兼备的中青年新锐,群英荟萃。
8月2日下午,上海西林禅寺内三大分论坛共8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为进一步践行与深化崇恩文化,传承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展开深入交流、精彩纷呈,为推动佛教中国化做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他们的真知灼见将进一步丰富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为新时代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美好愿景与智慧支持。
闭幕式
8月3日上午,研讨会在上海松江地藏古寺举行闭幕式。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李正、民宗办副主任李博、松江岳阳街道党工委委员、总工会主席王忠云、上海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丁明、真如寺住持传觉法师、下海庙住持圣缘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邵捷、七宝教寺住持慧平法师、报国寺住持昌智法师、上海市金山区佛教协会会长、万寿寺住持续建法师,及松江区佛协领导班子成员出席。闭幕式由松江区佛教协会副会长、隆庆寺方丈能慧法师主持。
闭幕式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游原勇、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王宏涛、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孔雁分别对三个分论坛作汇报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纪华传做学术总结,他说:此次学术会议有四大特点,第一,主题鲜明、成果丰硕,涉及到多元视角,有很多创新;第二,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高,代表来源广泛,有30余所科研机构和知名大学专家代表,10所佛教院校法师代表,以及多家主流文化机构负责人莅会。第三,分论坛在清净庄严三宝地举办,既令人欢喜,又心生敬畏。第四,悟端法师及寺院僧众以及护法居士全程认真参加了研讨会,感受到西林禅寺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和弘法热忱。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发表《崇恩文化研究宣言》:一.文化为舟,再续辉煌;二、创新为基,树立典范,以学术引领,从根本化创新指引社会,服务社区,进一步充实人间佛教思想,不断完善佛教中国化进程。三、国际往来,同频共振,广结善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西林禅寺方丈悟端法师致答谢词,他说:在掌握方向中引领发展,在谋划方略中明确定位,在禅意抄经中提升自我,松江佛教与西林禅寺将虚心予以纳谏,继续深化佛教中国化研究,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以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佛教智慧。
松江区民宗办副主任李博发表讲话,他指出要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形成更多有分量、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为佛教中国化提供“松江素材”。扎实推进实践探索。践行“人间佛教”理念,把研讨会的共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在公益慈善、文化传播、社区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让佛教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群众,展现新时代佛教的责任与担当。坚守正确发展方向,守住清净本真。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面积604平方公里,人口210万,作为“上海之根”,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宗教文化多元发展。它不仅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之地,更是崧泽文化滋育生长之邦。
西林禅寺初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僧睿增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迄今已有1140余年,是松江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松江最早落政开放的宗教场所,西林禅寺以“崇恩文化”为核心,通过"报四恩"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文化层面,打造梵音弘法、艺术惠众等,推动佛教文化创造性转化;在制度层面,实现传统丛林制度与现代治理结合;在社会层面,开展公益慈善,禅茶素斋服务,践行人间佛教理念,走“文化浸润+制度创新+社会服务”之路,将人生信仰转化为文化力,将崇恩精神转化为服务力,将佛门四恩转化为公德力,将慈善贡献获得社会认可的生命力。从而,使佛教从“寺院信仰”走向“公共文化”空间的实践,既延续传统的人文精神,又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对四个文明的需求。西林禅寺打造“崇恩文化”20年,其精神内核与实践路径,已深度融合了中国传统伦理与当代社会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与地域化模式。
海上论道·新时代上海西林禅寺佛教中国化实践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彰显了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松江佛教史上的一次盛事,为推动佛教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思想碰撞与学术对话,为推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崇恩文化在新时代转化和发展贡献新力量、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