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说文解字》解释“警也”。不能做的事不去做,就是“戒”。“戒”其实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如戒杀、戒盗、戒毒、戒烟等,便是一种行为的约束。凡是有益于人类的任何高级宗教,必然不能违反人类的道德基准,诸如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基督教的后五诫——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证、勿贪他人之所有,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佛教的戒律僧俗有别,在家信徒有五戒、八戒,出家有沙弥戒、具足戒。菩萨戒通于在家、出家。根据各人的意志,或男女报体的不同,而戒亦有差异。守戒并非为佛而守,而是凭各人解脱意愿而守。其次,佛教徒遵守佛戒,既为造福人间的和乐,也为追求解脱的境界。在佛教史上,只有忍辱与牺牲的记载,没有战争和血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