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觉醒法师:扬佛教之光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二、参与沿线国家佛教古迹修复,主动开展圣物巡展,积极传播佛教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多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与中国佛教界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中国佛教走出国门,可以成为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支点。寺观教堂是宗教文化的载体,历史上的传教僧侣求法弘教、辩经讲演一般都要在宗教场所内进行,而留下他们辉煌业绩的记录大都也离不开这些场所。中国佛教想要走向世界、走向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中间,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身处和依附点。因此,我们要依据历史记载有意识地开设或参与修复部分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寺观教堂,以此为立足点,向当地民众精神领域辐射,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大家乐意聚集和交流的宗教文化中心。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要团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成立国际性的佛教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发掘各自独特的优势,成为联系亚洲各国佛教重要的文化纽带。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利用周边佛教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佛教圣物的敬仰,定期组织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佛教圣物出国供奉,不断增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情谊,扩大中国佛教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三、总结佛教中国化经验,深入研究当地风土民情,主动融入沿线国家文化氛围。

中国佛教两千余年的历史,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互鉴的历史。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涵,充分接纳和改进中国人民的民间习俗和传统习惯,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当前,我们在主动深入“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土民情,积极做好沟通和融合工作,以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佛教特有的文化内涵传播出去,方便当地民众吸收和运用,从而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注重小语种外语交流人才培养,夯实宗教文化交流基础。

中国佛教有句俗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没有厚实的人才基础,就不可能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就弘扬佛教文化而言,没有一支懂佛教、会外语、善交流、勤敬业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完成佛教文化交流的重任。针对目前佛教界外语人才奇缺、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几近凤毛麟角的状况,单靠佛教界自身的资源恐怕难以达成尽快培养出一支佛教外语交流人才队伍的目标。要借助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深厚的宗教学识造诣的国际型佛教交流人才,进一步夯实佛教对外交流的基础。自2008年7月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在上海玉佛寺举办首届“佛教外语交流会”以来,中国佛教界已连续举办了多届“佛教外语交流会”,也在上海举办过首届佛教英语人才培训班,在发现佛教外语人才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外语人才培养经验,希望这个机制能够持续保持和发展,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佛教外语人才培养的平台和基地。

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多语种介绍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佛教、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发展。

在当代,媒体传播对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时俱进地掌握和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把佛教同社会连成一片,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佛教的文化内涵。要积极拓展和深化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与合作,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弘扬和传播中国佛教、发出中国佛教应有的声音。新媒体手段为当代佛教参与社会、弘扬正法、化导群生、净化社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灵活的手段。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采用多种语言介绍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佛教、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佛教、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而积极谋划、戮力践行。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