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明海法师:《盂兰盆经》对中国孝道文化的影响

修行得道的大目犍连,他得道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报父母恩,所以“即以道眼观视世间”,就是用天眼来看,结果见到了什么呢?见到他的妈妈生在饿鬼中。

什么叫饿鬼呢?佛教讲,生命流转有六种形态,叫六道。六道里面其中有一道贪欲特别重,就叫“饿鬼”。所以饿鬼的生命特质就是贪欲,那么他的生命形态就是肚子很大,表示欲望无止境,然后咽喉很细,总是不满足。这样形态的众生得到食物的时候,食物都会变成火、变成脓血,“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这里涉及到佛教的一个价值观,佛教认为,最富有的人就是知足的人,这里不涉及到你真的有多少,知足的人最富有。也不意味着说你们都要把钱都扔掉,然后再知足,不是那个意思,你有钱没钱、有多少都没关系,但是你对于自己的现在很满意,这个感觉就是富有。然后最贫穷的人,也不涉及到他究竟有多少钱,也有可能他富可敌国,但他总是我要我要我要、我不够、我欠缺,那他就是贫穷的人,佛教是这么看的。

所以佛经里面有个故事讲,有一天有人供养释迦牟尼佛一些糖果,然后有一个乞丐过来找释迦牟尼佛,说你把这些糖果给我吧。佛说,我可以给你,但是有个条件,我给你的时候你必须要说“我不要”,你说“我不要”我就给你。当然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你要说你不要我就不给你喽,可是佛说你说“我不要”我就给你。后来佛拿起糖果,乞丐说“我不要”,佛说不错,给你吧。

这个乞丐走了以后,身边的弟子问佛说,世尊您为什么这么对待这个乞丐呢?佛说,你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一直都是乞丐呀?——他有很多生都是乞丐——因为在他过去生生世世的生命中,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我不要”,他总是说“我要,我要,我要。”其实这是贫穷心态啊,所以这个贫穷心态让他一直都做乞丐,现在,他第一次说了“我不要”,他成了一个富有的人了。这是由“饿鬼”引发出来的。

现在我们回到经文,“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这里可能和大家得到的一些佛学观念有矛盾,因为在佛学里面讲,大阿罗汉因为已经见到了事物无常的真相了,所以他不会再有悲哀了,在他的情感里面他已经战胜了悲哀。

所以有一幅画,描绘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佛躺在树林里面,他要离开人世间了,然后他身边围了很多出家弟子,有的出家弟子捶胸顿足,跟我们普通人一样,就是还没有得到阿罗汉果的,得到阿罗汉的弟子就是在那里若有所思,很镇定。从佛教的教理上讲,得到阿罗汉果的修行人他已经战胜悲哀了。

大家可能要问了,那这里不就矛盾了吗?所以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大乘佛教里面,所有的阿罗汉他们也是一种菩萨的示现。所以在《盂兰盆经》里面,我们看到的目犍连他的情感生活和我们很贴近,这就是接引我们众生的一种方便示现。所以目犍连的妈妈这样,他就很悲哀。

然后,“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就以钵盛饭去给他妈妈吃。这里大家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戒律里面是允许出家人把自己得到的供养分一部分给父母,如果父母的生活有问题的话。

“母得钵饭”,他的妈妈得到这一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团饭食”,在印度吃饭不是用筷子,是洗手以后,把饭捏成一团放嘴里。“未入口,化成火炭”,但是这个饭到嘴边,还没有到嘴里就变成了火,所以他的妈妈就得不到食。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所以证得阿罗汉的目犍连尊者,见到自己的妈妈得不到他给予她的食物,他那种痛苦可以想象啊。所以这里当然在佛学上也是矛盾的,但是刚才我讲了,他是示现给我们,他跟我们情感世界完全一样,令我们觉得这个阿罗汉跟我们很近。

所以他就跑去向佛报告,“驰还白佛”,佛说,你妈妈的罪太深了,不是你一个人所能帮助的,虽然你的孝心声动天地,但是亦不能奈何啊。怎么样才能帮她呢?应该是借助十方僧众的威力。

所以下面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超荐他亡母的一个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在出家人安居圆满的那一天,把美好的食物装在一个漂亮的盆里面,去供养修行三个月的僧众。

在佛陀的制度里面,出家僧众每到雨季的时候就会有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从四月十五开始,到七月十五结束,三个月原则上不出寺院,有重要的情况可以出,但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请假。

然后七月十五安居结束这一天,僧众要举行一个仪式,表明安居完成了。在这个仪式里,每一个僧众都要对任意一个僧众说,过去这三个月,如果有见闻疑罪——如果你有见到我有错,听到我有什么错,还有推测、怀疑的,这三种情况得到的我的错误,都可以提出来,都可以跟我检举,当面告诉我,这叫自恣。

在这一天,如果你为七世父母,还有现世父母,用很好的盆,盛各种美妙的食物,当然还包括了卧具、药等等,供养这些出家修行人,是最好的。因为这三个月他们不出门,就在寺院里,他们的修行是最精进、最清净的。这时候“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钵和罗”就是出家人的钵。他们都会接受我们的供养。

供养这些清净修行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力量、功德力,这种功德力会令到现在的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如果有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已经去世的父母能够得到超生。

注意,这种供养必须是平等的,如果你直接找方丈大和尚给他特殊的,然后给别人的又不一样,这不行的。我打比喻,如果有两百个师父,也许我供养他们就是一个西瓜,分成两百片,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一样,这个力量是很大的。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