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云冈石窟:见证中华文明无与伦比包容性和吸纳力

中期石窟开凿于孝文帝执政时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北魏国力强盛,加快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第5、6窟是工程浩大、雕饰华丽的典型洞窟。窟前四层木质楼阁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波拍摄)

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494年,北魏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随之停止,但凿窟造像之风在社会中下阶层蔓延起来,贵族、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我国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和“秀骨清像”的开端。

▲第11窟属于晚期石窟,呈现的是一种清新典雅“瘦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多元文明交融的典范,云冈石窟是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特性的艺术宝库。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这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凝结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记忆。这里既有来自西方的仿罗马柱石雕、古希腊式柱身、爱奥尼克式柱头、忍冬纹的植物纹样,也有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还有西域服饰文化的痕迹,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特点。

▲第12窟俗称“音乐窟”,是一座曲声祥和、神佛共舞的洞窟。该洞窟的雕刻,表现了北魏时期的宗教、宫廷、世俗音乐及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在这里,伎乐弹奏天籁之音,飞天演绎绝美舞蹈。(图片来源:云冈研究院)

(责任编辑:)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