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云冈石窟:见证中华文明无与伦比包容性和吸纳力

走进云冈石窟鼎鼎有名的“音乐窟”——五华洞,好似翻开了一部辉煌的世界音乐史。中原传统乐舞、鲜卑族乐舞、西域乐舞、西凉乐舞及高丽乐舞荟萃一堂,争奇斗艳;琴、筝、笙、琵琶、齐鼓、排箫、横笛、觱篥、箜篌、法螺、细腰鼓、义嘴笛等数十种乐器欢奏齐鸣,宛如一曲宏大交响。北魏各民族能工巧匠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使不同的文化艺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形成了石窟艺术的“云冈模式”,对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成员考察云冈石窟后认为,云冈石窟乃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实证:

“飞天手中所挽花圈,皆希腊所自来……顶棚上大莲花及其四周飞绕之飞天,亦为北印中印本有。又如半八角拱龛以不等边四角形为周饰,为犍陀罗所常见,而浮雕塔顶之相轮,则纯粹印式之窣堵坡也。”

但梁思成认为,观其结果,这些外来文化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的基础结构,“(西方母题)做了汉族艺术天才的引火索”。

▲云冈石窟第10窟明窗莲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千年云冈,无声记录了北魏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成为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新时代,云冈石窟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重新绽放出灿烂的时代光芒。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日本学者编写的16卷本《云冈石窟》曾被公认是云冈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19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出版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云冈在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境况成为历史。如今,山西大学、大同大学专门设立云冈学研究院,并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进一步合作,开展北魏民族学、云冈图像学等领域的研究。2021年,云冈研究院成立,云冈学建设蹄疾步稳。

▲第11窟内东壁上部保存有云冈石窟中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太和七年造像题记》,全文336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现代技术的运用,让不可移动的云冈石窟“行走起来”。2020年末,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主办的“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展览于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120件云冈文物与世界首个3D打印的可移动石窟——云冈第12窟“音乐窟”惊艳亮相,与当代艺术作品对话。

当代艺术家还从云冈石窟这一古老艺术母题,开掘出了新的时代内涵。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通过山西一域的生动故事,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历史底蕴,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其中,《瑰宝云冈》的舞姿来源于云冈石窟第12窟,以丰富的艺术表现生动诠释了文化遗产的活态艺术魅力。

1500多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创造了云冈石窟这一人类石雕艺术史的奇迹,成为中华文明无与伦比包容性和吸纳力的历史见证;今天,来自全国各民族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将共同深入挖掘云冈石窟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这座古老的石窟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