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摄心为戒: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

文章信息

作者:温金玉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二辑,第125—142页。

内容简介

永明延寿大师作为五代时期一位融通诸宗重要祖师,其戒律思想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本文作者对于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进行了论述。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永明延寿大师所处的五代时期,佛教在宗派上整体呈现出禅教分离、散漫无学之弊端;而在制度层面当时的禅宗虽然在继承印度戒律精神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清规制度,但对于禅戒关系并没有在理论上予以充分的阐释。因此,延寿大师以大乘佛教为旨归,结合禅宗随缘自在的修道实践,重新审视与评判传统戒律,对于弘律者“但执外律、不识内戒”的呆板现象进行了检讨,对于禅僧“教行不拘”偏颇进行了反思。主张禅教融通,戒律为基,将思想立足点建立于“真心”说上,视菩萨戒的“佛性戒”为“心戒”,强调以“一心”统摄戒行修持,从本体论上为戒律的实施与开展寻求终极意义。其次,论述了延寿大师的戒律思想,指出延寿大师虽在见地上重视菩萨戒,认为菩萨戒与声闻戒的最大差别在于菩提心的得失,但并不反对声闻戒,认为二者“理无分隔”;在实际修行中自行化他,注重戒法行持,认为菩萨戒“以心为体”,提倡“摄心为戒”;形成了完整的菩萨戒修道理论及其实践方法,体现出律、教、禅三位一体、和合并运的戒律观;同时,其在诸宗合流的潮流中,不仅会通禅戒,也强调净戒的不可分离,提出受菩萨戒乃是往生净土之正因的重要思想。永明延寿大师的“摄心为戒”思想,是继道宣律师“以四分通大乘”而摄小入大的融合工作之后,又一次以大乘来摄小乘律的尝试与努力。

作者简介

温金玉,山西岚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制度、佛教伦理学和宗教政策法规。撰有《僧尼的一生》《观音菩萨》《四分律释译》《禅宗伦理学初探》《佛教慈悲观》等多部著作,并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