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中国各地的节日氛围也越来越浓,人们都买好了年货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作为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也是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为丰富的,其中每一项都有着人们对于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热闹的春节活动
不过春节这些习俗的由来并不相同,其中有些是中原地区先民的庆祝方式,还有一些则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其中尤其以佛教文化的烙印最深。
现在各地流行的风俗中有不少都是从佛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呢?
一
敲钟与上香
相信关注社会新闻的朋友们,一定对于几年前人们在大年初一抢着到寺庙敲钟和上香的事情并不陌生。
寺庙作为僧侣的修行地点,有着每天清晨敲钟的习俗,这不但能提醒僧人们起来做功课,而且在佛教文化中认为钟声可以净涤人们的心灵。
佛教中有着“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
敲钟这一寺庙的日常行为后来也逐渐演变成了寺庙的代表意象,比如《枫桥夜泊》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就让苏州的寒山寺蜚声海内外。
在春节时,寺庙中僧侣依然要伴随着熟悉的钟声开始一天的生活。
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新年这天敲钟视作一个好彩头,因此无数人花费重金购买敲响新年第一声的资格,这也让清净的佛门院落变得嘈杂起来。
春节敲钟的百姓
本来敲钟是佛寺中十分庄严的一件事情,但在舆论的炒作下。
敲钟这件事情,有了越来越浓重的商业色彩,这对于古刹的形象也有所影响。
不过还是有很多的人,只是抱着祈福的心态去到寒山寺。
他们会静静的站在寺外聆听钟声的敲响,希望借此让自己忘记过去一年的烦恼,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寒山寺近二十年来每年除夕夜的一百零八声钟响也成为了苏州新年的标志。
寒山寺钟楼外等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