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

先来看立命之学

就是:人有没有命。

我们在线上解读过《了凡四训》,很多同学都听了,大概有80多节课。

原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sù]心也。


第一段袁了凡介绍自己: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就命我弃举业学医。举业:科举考试;类似于现在读书考大学;但是科举考试跟考大学还是不一样啊,比考大学要难多了。我们可以类比一下


科举考试到底是什么?

把它简单类比高考


他妈妈就不让袁了凡学了,意味着他以前在学科考的那些文章。在他那个时代,主要就是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他肯定在学朱子学,就是儒学。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妈妈就说,你别学那些文章了,你来学医,为什么?第一可以养生,第二可以济人,然后,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可以养生,如果你可以给别人治病,你懂得医学,那么你就不愁自己没有饭碗。

在古代,考科举的难度相当之大。跟大家这么讲,明朝276年,每三年一次科考。这三年一次科考就是考进士,比如王阳明、张居正、徐阶等等这些明朝的有名的内阁大学士。但是三年一考,每次录取不超过300名进士。明朝虽然人口不多,六七千万,但是三年录取300人,意味着一年只能考中100人。你想一想这个难度,这比进中科院还难。如果你能考上进士,类似于现在你能入选中科院,你已经是院士了,就这么难。

所以,可能他妈妈就觉得袁了凡举业不行,进士,举人、秀才考中太难了,让他学医,学医不用考试,只要有手艺就能谋生。

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科举考试


先是县考,就是在县里考试。在县里考试考中了,叫童生。你可以很小就中了,比如说袁了凡,他17岁就中了童生。

童生是什么?确认你是一个读书人的身份,仅此而已。但你可以考到80岁,还是童生,就是你一辈子考不上秀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老童生,他一辈子连秀才都考不中,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的悲惨的生活,你就能知道童生的状态了。

古代读书人,如果考不中就不能做官,如果又不会别的手艺,不会种地,不会行医,基本没有出路的。

县考之后是府考,府考就到市里了。到市里考中,还是童生,不是府考之后就已经是秀才了。府考之后是省考,这个时候考中的叫院士,也叫提学士。这个考中,这才是真正的秀才。

关于录取比例。读书人想成为童生的,比如说100个读书人,成为童生的比例10%。100个童生成为秀才的比例10%,你就想有多难吧。所以孔乙己是考不中的,就是这么低的录取比例,不像现在高考的录取比例。

如果现在高考录取比例是1‰,家长不会下那么大力气了,就找别的出路了,因为考不上嘛,1000个录取一个。因为现在高考可能两个录取一个,或者三个、四个录取一个,家长就觉得,我孩子也可以考上。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