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丁卯年,即公元1567年。这一年袁了凡34岁,做秀才17年,食廪米十几年了。
这中间我们也不能说他一定没试过考举人,岁考、科考,通过科考你就可以拿到考举人的名额。17年当中,袁了凡至少有五、六次科考的机会,相信他也每次都参加,但每次应该都是考不过。但是袁了凡也不差,每年都能食廪米,直到34岁最终补贡可以到国子监了。袁了凡已经从一个17岁的青年长成一个34岁的青壮年了。
殷秋溟就把他给呈文申报了。五策,五篇奏议,考秀才、考举人要写的文章,古代的考试,明朝八股文的文体。使博洽淹贯之儒,袁了凡博学多才、学识渊博,不能让他老于窗下呀,都已经34岁了。袁了凡阳寿53岁,再过19年就要去世了,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遂依县申文准贡,这个时候呈文申报,你可以出贡了。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这一下孔先生又很准,必须把米吃够,少吃一口都不行,吃够你就出贡了。还是命啊。
如果你不信命,那也没办法;如果你信命,你就知道我怎么改命了。这样一弄,袁了凡对命就更信了。
原文: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所以袁了凡更加相信,进退有命。我能不能出贡,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举人,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进士,命里注定了。他用17年来验证,孔先生没有一次是错的,所以他信了。
换句话说,我们大家,你命里有多少财,命里注定了。你说我想一年赚1000万,你命里一年就10万块钱,你11万都赚不到;你说我想考985,你命里就是名落孙山,你连最基本的最末流的大学你都考不上;你说我想要孩子,你命里无子,累死你,你也要不了孩子;你说我想找个灵魂伴侣,找个很对脾气的,你没有这个福报,你碰到的全是冤亲债主……。这全是命啊。
袁了凡就相信了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时间到他就会有。我想20岁出贡,你出不去,你必须34岁;我想30岁发财,你必须50岁,命里如果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命,如果你50岁能发财,你必须到50岁。澹然无求矣,袁了凡就无所谓了,心静下来了,不再有妄念,不再妄求了,不再想着我要考举人、考进士。
原文: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燕都,北京。贡入燕都,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了,这个时候就是监生。在北京待了一年,终日静坐。你看啊,袁了凡后面为什么会碰到云谷禅师?这一年的静坐,他在改命了,他自己无意识的在改命了。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从这儿开始不准了,为什么?因为袁了凡无欲无求了,他这个时候已经无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