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十八)
原文:到明年(公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看看袁了凡改命的效果有多快啊,仅仅一年。我这里把时间标出来了,因为时间标上来,你就能更好对应。
前面袁了凡碰到云谷禅师,我们也加了时间。己巳,公元1569年,袁了凡碰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教袁了凡改命之法。袁了凡仅仅做了一年,1570年命就改了。一年,快吧,而且快到不可思议啊。
礼部考科举。就是我们说的秀才参加科考。你通过了科考,你就拿到了考举人的资格;你通不过科考,你连考举人的资格都没有。而孔先生原来算他是什么呢?你可以考第三。但是他一下考了第一。终于20年来,孔先生的预言终于不灵了,终于改了。
更加夸张的是秋闱中式。秋闱就是乡试,古时候考举人是在每年阴历的8月,秋天,所以叫秋闱开榜,“桂榜”、八月桂花香。秋闱中式,考中举人了。
原来袁了凡命里是没有举人命的。我们往前翻,翻的稍微多一点啊,原来是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也就是说,孔先生原来算袁了凡最高就是贡生,秀才的最高级别,没有举人命啊,他是考不上举人的。
按照《儒林外史》的说法,袁了凡还没有范进的命好,范进还中举了,袁了凡中不了举人。但是,这是袁了凡原来的命。仅仅碰到云谷禅师,一年之后,袁了凡改命改了一年,就秋闱中式中举人了。一年啊,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举人跟秀才可是天地之差呀。
我们看《儒林外史》,作者清朝末期的秀才吴敬梓,写的他那个时代的事情。吴敬梓写范进中举之后的种种变化,那不可能是编的,在当时你考中举人就会这样的。我记得《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之后,当地的乡绅给他房子、给他奴仆,家里天天宴请宾朋,天天觥筹交错。
原来范进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范进抱着家里的老母鸡上街去卖,突然接到消息中举了,一下子成了大老爷,就是地主呀,所以读书人考上举人,最起码你这一生富足了。现在的博士都不是举人,至少得是大学教授,才能说是古时候的举人,博士还可能失业呢。这是袁了凡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