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殿五代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各异,但描绘准确,神态自然,以细笔勾勒为主,具有一种生动饱满的气势。而作为背景的亭台楼阁、山水林木则不用细笔,多侧锋用笔,带有典型的写意风格,可谓“满壁风动”。人物是实,山水为虚。唐代之前,人物始终是绘画的主题,山水居于衬托地位,自宋代以后山水反客为主成为画家心目中最重要的主题,并且不再强调写实,而是突出表达情感意绪的写意精神。弥陀殿内壁画关于人物山水的处理,恰恰体现了由人物占主体向山水占主体的过渡,反映了艺术发展的趋势。
同时可以注意到,弥陀殿壁画上承晚唐“焦墨薄彩”的风格,着色较淡,可以看成是绘画史上由重彩向水墨的过渡。徐复观曾评价说:“唐代彩色革命的另一成就,是以淡彩代替浓彩。淡彩在颜色上的意义,与水墨完全相同。”弥陀殿壁画以淡彩为主,兼用晕染点缀,线条呈现出粗细浓淡的变化,仍存有唐风,但也从某种程度上标示着一个新的绘画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