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佛学艺术 > 正文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

第237窟为中唐代表窟之一,殿堂式覆斗顶窟,分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方形,正壁开一方形盝顶深龛,内设马蹄形佛床龛。四披为吐蕃时期敦煌壁画新出现的题材瑞像图,共计37幅,分中亚印度瑞像、西域瑞像和河西瑞像三类。窟顶为三兔莲花藻井,四披为千佛,四壁壁画均为经变画:西壁龛两侧为文殊变与普贤变;东壁为维摩诘经变;南壁自西向东为法华经变,观无量经变,弥勒经变;北壁自西向东为华严经变,药师经变及天请问经变;下部均为屏风画。

西壁佛龛顶部37幅瑞像图中有一幅是双头瑞像,故事发生在犍陀罗国(梵语音译,又作乾陀罗,意译香遍国,即国中多生香花),有一位贫士努力赚钱,誓愿造释迦如来佛像,请画工绘如来妙像。后来又有一人,同样拿一点点钱,求画师画释迦妙像,画师收了两人的钱,但只能画一像,画成之日,两人俱来礼敬,画师为两人指示释迦像说:“这是你们要的佛像”。两人相视怀疑,如来像现双头一身子。画面绘一尊两头四手的佛像,其中两手屈置于胸前合十,身着吐蕃服装的俗夫仰视佛像。榜题为:“分身像者,胸上分视,胸下合体,其像随形神变。”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

东壁绘制的维摩诘经变,此窟的维摩诘经变以东壁窟门为界,把“维摩示疾”与“文殊师利”画在窟门两侧,隔门对坐论道,相关的各品配置在上下部。“方便品”中,维摩诘示疾,国王、大臣、王子、官属前去去看望。画面表现这一情节时,将头戴冕旒的华夏皇帝及其大臣画在文殊菩萨下部,将卷发高鼻的少数民族首领、各国王子及外国使臣画在维摩诘帐下。引人注目的是吐蕃赞普被置于听法画面的中心位置。赞普头戴红毡高帽,结发辫于两鬓,身穿虎皮翻领右衽长袍,脚穿长靿乌靴,腰系革带,佩长剑,项饰瑟瑟珠,右手持香炉,左臂长袖及地,立于龙头曲柄华盖下,神情虔诚。赞普前有三侍者捧供品引路,后有吐蕃侍臣与其他西域诸族首领13人随行,其中有的赭面黑发,有的束发赤脚,有的头戴毡帽或毡笠。这些都是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的真实写照,与名画《职贡图》相比,毫不逊色。各族王子则退居次要位置,成为赞普的陪衬,这一组人物与壁画另一侧文殊座下的帝王图,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形式,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河西之后,吐蕃赞普的形象即从领袖地位转移到后面的各国王子人群中,汉族皇帝重新成为领袖人物。这种变化,正是当时河西地区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宗教艺术上的直接反映。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头瑞像

南壁中央绘制的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圣众围绕,四面宫殿回廊,中央歌台舞殿,管弦齐奏,轻歌曼舞,碧空中飞天彩云,天乐自鸣,地下宝池漾波,鸳鸯戏水,一派和谐安祥的升平景象,已形成极乐世界的一种模式。上部表现天乐不鼓自鸣,中部表现佛说法,下部表现极乐世界乐舞场面。十六观,未生怨移入下面屏风内,形成了新的模式。

敦煌经变中的乐舞场面很多,但此幅尤为突出,即反弹琵琶。莫高窟有十多幅壁画中的乐舞场面都绘有此舞姿,而反弹琵琶是最特色鲜明,令人叫绝的舞姿。画面中伎乐天反背琵琶,左脚着地,右腿抬起,似作左右交替腾踏之姿,舞带展卷,节拍鲜明,神情沉着自然,最突出者,双脚拇指跷起似在晃动,以应节拍,这种特殊的舞技,可以看出印度舞蹈留下的影响。两侧各有八人乐队伴奏,手执箜篌,阮咸,琵琶,古筝,竖笛,萧,排萧,芦笙,拍板,横笛等各种乐器。

总之,中唐艺术就其总体来说,中唐艺术虽已失去了盛唐时期金碧辉煌的锐气,但在沿用日趋定型的经变布局上,呈现出简洁,淡雅,柔和的时代风格,又发扬了屏风画装饰性,灵活性的长处,增强了石窟内部的装饰效果,使敦煌艺术向世俗化,乡土化方面更迈进了一步。应该说,这是汉蕃两族在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共同培育出来的艺术鲜花。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