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牧溪禅画《罗汉图》
在中国美术史里,有一些著名的禅画对一般性绘画有很大影响。禅宗画有两个意义:一是一般画家以禅宗祖师或其故事来作画,一是以禅宗的哲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作画,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蔬果、龙虎等。南宋禅宗绘画的指导思想提倡沉思冥想,引导人们自发性的领悟。僧人画家法常的作品《罗汉图》就是一幅体现这种精神的、以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杰作。
南宋牧溪禅画《罗汉图》
此图画一位素衣罗汉正在安然静坐于山岩间。罗汉身披大袈裟,浓须长眉,双目微合,嘴唇紧闭,表情恬淡,已然在静坐中入定,一副“一无所见,一无所思,无挂无碍”的神态,仿佛达到了超凡的境地,这与达摩祖师“凝住壁观”的精神境界是完全一致的。围绕在罗汉身边的是一条粗大的蟒蛇,它张着血盆大口,舞动着躯体正在向罗汉发威。画面上蟒蛇的动与罗汉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动静对比。面对蟒蛇的肆扰,性灵空静、稳坐不动的罗汉却是神安气定,传达出一种超逸的神力。罗汉左上方及一侧的崖石突出崛起,虽只表现了部分山石,却体现出了山石的厚重苍浑,也反衬了罗汉的形象更加鲜明。质感强烈的山崖草木与迷蒙飘拂的云气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给观者一种亦真亦幻般的感受。人物背后头部顶端从山体上探出的一株纤小的松树,以及人物周边的花草,在视觉上给整幅画面平添几分静谧清幽的效果。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有些往往是以比喻形式诠释出佛教教义中深奥的哲理的,这幅《罗汉图》就是这样的作品。
法常的绘画风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随意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这一特征在这幅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刻画山石悬崖时笔触灵活,线面兼用;画树木萆竹虽点撇混杂,但也有条不紊。在人物衣纹的处理上,脉络清晰,粗细浓淡挥洒自如,既干净利落又自然生动;脸部的刻画看似随意,却能够用有限的笔墨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地表现出来,逸笔萆草而有如此佳制,确实不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