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佛学艺术 > 正文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北魏四面造像碑”,它通高 156厘米顶高20厘米身高110厘米四面造像碑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顶部雕为庑殿形(四角已残),中部碑为竖长方形,底座呈方形。四面各雕上中下三龛。该造像碑原在柏香镇冯桥村兴隆寺,后因寺院早废。1972年调到天宁寺旧址,1985年收入沁阳市博物馆。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四面之一:雕上、中、下三龛,上龛为长方形,高30厘米,宽22.5厘米,龛顶圆拱形,内雕一立佛,头部残,双直领袈裟,大衣纹自右向上收于左腕,右臂自然下垂,手作释物状,手下雕有图案。外两侧雕供养人两身,一手上举执莲花,着宽袖大衣侧身面佛,龛右雕“定光佛”,龛上方有线刻供养人一例,中间右部已残,今可识八身。中层,龛形同上,高28厘米,宽23厘米,内雕一坐佛,结跏跌坐于低方台上,说法印,双领衣,内有僧袛支,衣裙下部裙褶繁复,覆于座前。两菩萨雕于龛颊,裙披式装,有桃形项圈。其外有两供养人手执莲花,立姿供奉。下龛高33厘米,宽18厘米,龛形同上,内雕一立佛,服饰与上龛大同小异,龛外两侧下部为供养人,手执莲花,侧身面佛,两供养人上各雕一长方形龛,其内均雕一立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四面之二:雕上、中、下三龛,上龛高29厘米,宽42厘米,龛左上角残,龛内三尊式一佛二菩萨。主尊结跏趺坐于方座上,说法印,双直领大衣,下部裙褶繁复。二菩萨立于低莲台上,有圆形头光,着装裙披式。中龛高30厘米,宽42厘米,龛顶为简化的莲瓣式,其内雕像与上龛大同小异。下龛高30厘米,宽42厘米,主尊手作禅定印,余与其上两龛同。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

四面之三:有上、中、下三龛,上龛呈方形,边阔28.5厘米,内雕一弥勒,善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面部残,宝僧束发垂肩,披巾在两膝之间交叉,呈双环状,覆于膝前,龛外下部两侧雕二侧身供养,右侧者胡跪姿,左侧者立姿,双手执物,两侧上方雕两飞天,披巾上部绕臂飞扬,下部裹腿上扬,不露足。中龛高25厘米,宽28厘米,内雕文殊问疾,龛内左侧雕文殊菩萨,形同上龛。右雕维摩,手执尘尾。龛外两侧分雕比丘五身,下层两身立姿,余为半身像。下龛高36厘米,宽26厘米,龛内外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式,主尊结跏跌坐于束腰方台上,龛下正中雕一博山炉。两侧各有一狮子,前肢挺起,鬃毛上扬。

四面之四:亦为三龛,上龛高30厘米,宽38厘米,内雕佛传故事-键陟吻别,太子居龛中,左舒相坐,右侧雕一马,马后有一马奴。中龛高28厘米,宽29厘米,内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式,主尊结跏跌坐于方座上,说法印,袈裟与面二中龛同。两菩萨立姿,裙披式。下龛高35厘米,宽39厘米,龛内阴线刻,尖拱形龛楣,内雕三尊式一佛二菩萨,佛作禅定姿,通肩袈裟,两菩萨有圆形头光,宝僧垂于肩下,其服饰较其他同类者为简。

四面造像碑内容丰富,制作规范,雕造精细,题材从佛教故事到释枷释物,文殊问疾,白马吻足,弥勒等,都是北魏中晚期最为流行之题材。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