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像和6至8世纪的佛像
北朝是弥勒信仰盛行的时期。弥勒像在中国有菩萨形和如来形(即释迦牟尼形)两种,是弥勒在现世修行菩萨道和后来将继承释迦牟尼成为未来佛的形象写照。菩萨形弥勒主要是表现弥勒在其居住的兜率天宫修行说法的情景。这时的弥勒穿菩萨装,戴宝冠璎珞,有两脚交叉而坐之像;也有右手指脸颊,左脚下垂成半跏趺坐的思维弥勒像,表示在等待下生的坐姿。如来形弥勒是指其下生凡界在龙华树下继承如来之后的状态,即未来佛,其形象遂与释迦牟尼像相似。
半跏趺思维弥勒菩萨像,北齐,公元551年,大理石
馆藏的交脚弥勒戴高冠,以高挑的细眉,眯缝的笑眼和神秘的抿唇微笑为面相。身躯清瘦颀长,帔帛盖双肩在腹下相交于一圆形璧饰。菩萨左手下垂,握住左侧帔帛,右手作无畏印。衣裙轻薄贴体,衣纹刻画交叠重复,线条对称流畅。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有一尊带纪年的石灰岩弥勒造像(公元509年),神态、气韵均相似,亦可作为这尊像的时代借鉴。
弥勒佛像,唐代,公元675年,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