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修行实践 > 正文

情绪的虚幻

我们似乎总在追求美好的,由此排斥那些不好的可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不好”的到来。为什么呢?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见,如果想要得到美好的,就必须接受不好的,因为它们相互关联的,如手之两面,不可分割,唯有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完整性,这看似对立的二元,其实缺一不可。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不快乐,“趋乐避苦”是大多数人的天性。谁都不想被坏情绪困扰,可偏偏情绪占据了我们生命的大半时光,我们总会因为各种不如意,或伤心哭泣,或暴跳如雷,或独自抑郁……坏情绪如一张无形之网,覆盖住了我们,令人挣脱不得。情绪无常变化,是我们最难以控制的。然而,这却是人人都会面临的困境:当强烈的情绪突袭而来时,我们常常是做不了主,跟着情绪走了,无论是悲伤或快乐,大多数人会把情绪等同于。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可我们却将错觉当真,不仅成为情绪的奴隶,且任由它肆无忌惮地膨胀,因此,也酿成了很多悲剧。那么,如何才能将认清这种错觉,不再被它所束缚呢?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观照”,当情绪升起时,我们若能保持清醒的觉知与观照便不会随情绪而走,方能摆脱情绪的束缚。它不但不能再撼动我们,更是生而即灭,失去的机会。

许多人处理情绪的方法都是:要么试图转移注意力,用忙碌或娱乐来麻痹自己,不使它上头;要么反复深呼吸,心中默念不生气要冷静,进行自我说服;要么强行压制,将波涛汹涌的情绪愣是压在心底,表面看似平静,但其实心底是暗涌流动,久而久之,终有一天就会爆发。这些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种控制得住的假象,似乎能得到一些缓冲,但它们终究是扬汤止沸,很难彻底根除。为何?因为人有记忆。当喧闹退去,一个人独处时,那些情绪的记忆便会如潮水般重新涌现。而且越回忆反而越加痛苦不堪,比之前来得更加猛烈。原因何在呢?在于情绪生起的时候,我们处理的方式是如石压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表面看似没发生,其实都是潜伏着的状态,随时都可能迸发。

面对情绪,大多数人的反应模式,要么是躲避,要么是爆发,很少有人能真正去照见它,如果我们能在情绪升起的当下,不迎合也不抗拒,只是保持一份清明的觉知去观察它。那么,一个奇妙的现象会发生:当你全然地、不带评判地去它,情绪便会像烟雾一样,消散于无形之中。因为它本就是无中生有,并非真实。情绪的本质,更像是一阵风。它来无影去无踪,只是一个概念,并无真实自相。

所以,当面对情绪时,我们只需静静地做一个旁观者,看着它就好了,不需要再额外做什么,仅仅是保持这份清醒的觉知,安住于当下的观察,便会发现:情绪是无从生起的,才生即灭,连扎根的机会都没有,便消融于无形。无生亦无灭,唯有那觉知的状态才是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案,并非与情绪相对抗,只是平静的看着就够了。觉知情绪的虚幻后,我们便不再被它所欺骗,也不再被情绪所主宰,我们方能做到境随心转,非心随境转。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