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经中又给比丘们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国王从没见过琵琶这种乐器。当他第一次听见琵琶弹奏时,对那美妙的声音大为着迷,就问大臣说:“这么美妙的声音来自哪里?”
“大王!这是弹奏琵琶的声音。”
“将这美妙的声音给我拿来!”
于是大臣们将刚才弹奏的那把琵琶拿来了说:“大王!那美妙的声音,就是这把琴弹奏出来的。”
“我不要这把琵琶!我是要刚才那美妙的声音!”
“大王!刚才那美妙的声音,是由这琵琶的柄、槽、弦、皮,还要有会弹奏的人等,种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刚才您所听到的美妙声音,已经消失而过去了,没办法拿来给您。”
“这样虚伪不实的东西,竟能让大家着迷,留着做什么,拿出去劈了!”
“大臣听命,将琴拿出去,劈成了碎片。”
像这样,当比丘有能力观色、受、想、行、识的各种不同粗细层次时,他知道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是有为的、无常的。那么过去对“我”、“我所”以及“我所贪爱的”执着,也都将随之而止息。
一头牛,需要一而再、再而三耐心地调伏,才能驯服,心念也一样。妄念起来了,察觉了,拉回到原来专注的地方;又起来了,察觉了,再拉回……生活中,当烦恼染着生起时,我们要如理地去观察和觉知到如果随顺烦恼染着意味着什么,只有真切、清晰地去认识其危害,如理作意,心念自然会回归沉稳且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