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修行实践 > 正文

农历七月真的是鬼月吗?居士能做什么?(下)

七月是孝亲月

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节日。寺庙,总要举行“盂兰盆会”。

据盂兰盆经载,目犍连尝于此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后世遂有于佛欢喜之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之举,其功德广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脱。

盂兰盆经中讲:佛陀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目犍连尊者,已得道果,便欲济拔他的父母。

目犍连尊者发现亡母堕在饿鬼道中,苦痛万状,于是目犍连尊者就用钵盛满了饭,请他的母亲吃,当他的母亲将要吃饭时,饭到嘴边,变成火炭,不得下咽。

目犍连见此,悲哀涕泣,回去告诉佛陀。佛说,你的母亲,因有罪业,堕在饿鬼道中。

佛告目犍连,你虽得阿罗汉道果,但不能救拔你母亲的苦难。让其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具多百味五果等,种种美食,置于盆中,供佛及僧。仗此功德,不但已故父母可以解脱饿鬼之苦,还可以令现在父母寿命福增无量,无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所以一切佛弟子,都应在每年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作盂兰盆会,供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凡厥生灵,皆依恃怙。父母之恩,均于天地。祈愿三宝慈悲加被,护佑现世父母身心康泰,吉祥自在。过去七世父母,离三途苦,得生善处。同时尽自己实际赡养父母的义务,使家庭和乐,老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佛陀时代,印度夏天的雨季长达三个月,这时候又热又潮湿,蚊虫鼠蚁繁殖,佛陀于是制定结夏安居,规定夏季三个月内(农历四月十五日结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僧众安住一处减少外出,避免被虫蚁伤害,也不要踩到虫蚁,这是慈悲的展现。

僧众不用外出托钵,由在家居士供养,因此僧众可以安心聆听佛陀说法,互相惕励研讨,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因此很多人在这三个月当中,道业增进。

佛陀看到弟子在解夏这天觉性启悟,心生欢喜,所以七月是欢喜月,也因为七月成就很多修道者的道行,所以也是吉祥月。

而佛弟子目犍连,在解夏这天,以供僧的功德,解救在地狱中的母亲,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所以七月也是孝道月。

生在世间,人与人和谐共处生活,才能物资丰富,日子平安,所以要常常感众生恩;而佛陀就像老师来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道路,所以我们要感师恩、感佛恩,故说七月也就是感恩月。

农历七月真的是鬼月吗?居士能做什么?(下)

农历七月真的是鬼月吗?居士能做什么?(下)

佛弟子在七月能做什么?

农历七月实是为人子女应该广行孝道的“报恩月”,而不应该用三牲四礼、大鱼大肉的方式来祭祀“好兄弟”,藉此大开杀业、大肆屠杀生灵。这些似是而非的做法,可说是非但无益于累世父母,反而为自己也累积下了恶业。

佛在盂兰盆经中慈悲开示众生:“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由于七月十五是供养僧众利益特大的佛欢喜日,因此也希望大众能把握这个难得的时机,在七月份多参加供.佛、斋僧的盂兰盆会、报恩孝亲法会,同时,多多诵读法华楞严并回向给十法界众生及七世父母,多多累积布施功德。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