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修行实践 > 正文

居士该如何与师父们相处?

一、剃发出家,是与俗情“决裂”!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头发剃掉,头发代表爱欲,代表俗情的牵累。僧侣剃发,就是向过去诸佛学习,舍弃对身体的执着,也象征与世俗生活的彻底“决裂”。

因为如果不剃头发,那可能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去照料,要让它看起来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头一剃,省了时间,没了牵挂,啥俗情贪恋,统统抛掉!再穿上简朴的僧衣,真是清净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其次,《华严经》中讲:“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僧人剃发还被赋予一种发愿的仪式性意义。须发代表八万四千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剃除须发表明自己发愿断除烦恼,与众生同成佛道的坚定决心。

达照法师说,出家人方袍圆顶,头剃光了是代表天圆,袈裟是方格子(又叫福田衣)代表地方,可谓顶天立地。所以出家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摸一下头,就是警示自己,告诉自己:头剃光,烦恼断光!

如此可见,出家,那是出烦恼家,可不是换一个地方继续经营世俗人情。

二、别和出家人做“家亲眷属”!寺院丛林是十方供养,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于是有些人就特别喜欢往寺院跑,去做什么呢?找师父唠嗑。生活的烦恼和师父说说,工作的苦水向师父倒倒,获得善言安慰的同时,师父最好还能给掐指一算,看看我今年能升职加薪吗?能找到对象吗?这是把出家人当心理医生和算命师傅了。

相比而言,有些人目的就比较单纯,主要是想让师父来“印证”一下自己善根深厚,“师父,我梦到自己上辈子就是修行人” “师父,你讲的经我都能听懂”……总之就是想要师父赞叹两句,肯定他的“不同凡响”。

另有一些人与某位出家人认识久了,很是亲近,渐渐把师父看作了家亲眷属,三不五时打电话:“师父啊,我很想你啊。”还特别打听师父的生日,一定要给他祝寿,总之是儿女情长,牵肠挂肚。

还有一些人刚到寺院时,对出家人还很恭敬,接触时间久了,倒是越来越随意,甚至把师父处成了“哥们”,平时不思请法,主打一个“平等”相处。

更有一些人则把出家人当成了优质人脉,“我与某师特别相熟,去他寺院跟我说,给大家安排地妥妥的。”

除此之外,还有把出家人当网红偶像,跑去合影打卡的;当茶友,陪喝消遣娱乐的……不一而足。

能去寺院,能认识出家人,本身确有善根因缘,但如果以“世俗心”待之,则不但没有功德甚至过患甚重,而护持出家人,衣食汤药等供养固然要紧,更重要的是护持他们清净修法的心!

三、合格的佛弟子,以法相见!如何与出家人交往才能如法?怎样才能护持三宝而非干扰?

实际上,在家居士与出家人的关系是建立在法义上的,师父教我们佛法,给我们法身慧命带来利益,所以我们要亲近他。

可千万不要当“法外之徒”,跟师父纠缠人情世故。出家人辞亲割爱住寺修行,为的是解脱生死轮回,如果在人情往来中浪费宝贵的修行时间,岂不太可惜!

出家人是代佛住世,续佛慧命,成就众生法身。无论新剃还是耆老,我们都应对其生起恭敬之心,依法思念其功德和恩德,如法亲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承事。否则即使遇到具德的善知识,也是白白浪费机会,功德无从增长。

再则,也不是说这位师父很亲切,经常送我东西,和我喝茶,我就亲近他;那个师父冷冰冰的,我就不亲近他。也并非只有方丈和尚是我的师父,其他都不是我师父。

所谓“僧”,梵文名“僧伽”,意译是和合众、和合僧等,不是单指某一位师父,而是指僧团(四位以上比丘和合在一处才叫“僧”),皈依僧,可以说就是要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

所以一切出家人都是我们的师父,理应对一切出家人都生起恭敬心,平等心。

如果由于一些特别的因缘,我们对某位法师恭敬、偏重一点,倒那也不是有多大的罪过,但要以法相见,不能以利相交、以情相牵!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既然我们都信佛了,皈依了,就要好好学法,做一名合格的佛弟子,护持三宝,自利利他,才不枉费这一生宝贵的暇满人身啊!

(责任编辑:印月)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