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圣凯法师:论唐代的讲经仪轨

晚出山阴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以厝难;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如此至竟,两家不竭。⑫

许询为都讲,向支遁发难,而支遁必须回答,如此往返,将讲经法会推向高潮。

维那是寺院的重要执事,寺中统理僧众杂事,《四分律行事钞》中说:

十诵中,时僧坊中无人知时限、唱时至及打犍稚(椎)。又无人洒扫涂治讲堂食处,无人相续铺床及教人净果菜食中虫,饮食时无人行水,众乱语时无人弹指等,佛令立维那。声论翻为次第也,谓知事之次第,相传云悦众也。[26]

维那源于佛制,中国古代寺院设立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由维那统御住僧。所以,维那知唱时,打钟是其重要职责,“维那鸣钟而杵自折”[27],“维那此日打钟”[28]。

所以,在讲经法会中,打讲经钟是维那的事情,但是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赤山院讲经仪式”中说:

维那师出来,于高座前读申会兴之由,及施主别名,所施物色申讫,便以其状转与讲师。[29]

维那师所读的状,即讲经的文疏,说明讲经法会的缘起及施主名等。所以,维那在法会中,同时也必须宣读文疏。

呗师,主要是赞呗作梵,如“赤山院讲经仪式”中说“时有下座一僧作梵,一据唐音”,“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一僧唱三礼了”,王文才先生认为作梵僧即是维那[30],此不太合乎情理。因为在仪式中已出现维那的名称,所以如果是维那作梵,应直言维那,不应言“一僧”。所以,我们认为此处的“一僧”即呗师。至于S.2073《庐山远公话》中所说“维那作梵”,维那为赞呗之首,知赞呗次第,这也就可以理解了。

香火,即在法会中掌管香与火,相当于现在寺院的“香灯”。由于在法会中,还有散花,所以另有散花师。

所以,在讲经法会中,主要成员有讲师、都讲、维那、呗师、香火、散花师,各司其职,才使讲经法会圆满成功。

三、唐代讲经仪轨的次第

圆仁的记载与敦煌文书的发现,使还原唐代讲经的仪轨成为可能,所以我们将综合这些文献的记载,以圆仁的记载为基本资料,对照敦煌文书,重新构建唐代讲经仪轨的次第。

(1)打钟、入堂、礼佛、登座维那打讲经钟,大众上堂,由呗师领唱,同音称叹佛名。讲师与都讲在佛号声中同时登座,登座完毕后,呗师打磬静众,称佛名便停。关于讲师与都讲的座位,“新罗一日讲仪式”中说:“其讲师登北座,都讲登南座”,可见法会中设座,分列南北。《高僧传》卷十二〈昙邃传〉中说到昙邃与一弟子被坞神请去讲经时,“有两高座,邃在北,弟子在南”。[31]若讲堂供佛像,则座分东南或东西,如圆珍《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记》卷上说:

讲堂时正北置佛像,讲师座高,阁在佛东向于;读座短狭,在西南角,或推在佛前。故檀越设开题时,北座言:大众处心合掌听南座唱经题。

由于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殿堂佛像一般坐北朝南,所以分东西座较多,如梁武帝与诸僧尼共申约禁,作《断酒肉文》,《广弘明集》中说:

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座为都讲,唱《大涅槃经》四相品四分之一,陈食肉者断大慈种义,法云解释。舆驾亲御,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僧尼二众各以次列坐。

所以,讲师与都讲登高座,分南北或东西两边而坐,座次大小略有差别。

(责任编辑:)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