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圣凯法师:论唐代的讲经仪轨

(8)回向梵呗“赤山院讲经仪式”中说:“讲讫,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赞叹语中有回向词”,元照的“十法”也说:“七说竟回向,八复作梵呗”,这是指讲师讲完经后,讲师与大众一起唱回向词。回向是指将讲经、听经的功德回向给施主及法界众生,为这些众生祈福发愿。如S.1164《回向文》中为大唐圣主、六和尚、都僧统和尚、尚书贵礼、安姚二侍御、尚书孩子、释门教授、释门法律、都督公、都部落使、尊宿大德、诸法将大德、诸尼大德、卿官父杖、李和尚、某乙过囗父母所生魂路等发愿回向。[54]

(9)解座“赤山院讲经仪式”中说:“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讲师升礼盘,一僧唱三礼了,讲师大众同音,出堂归房”,元照的“十法”中也说:

九下座礼辞。僧传云:周僧妙每讲下座,必合掌忏悔云:佛意难知,岂凡夫所测,今所说者,传受先师,未敢专辄。乞大众,于斯法义,若是若非,布施欢喜。[55]

讲师在法会完毕后,便同都讲等下座,这时呗师一人唱:“处世界如虚空”偈,即《集诸经礼忏仪》卷上所说:“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著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56]唱完这个偈子后,呗师又举腔唱“三礼”,即三归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众生,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57]

三归依后,讲师有可能会说解座辞,如前僧妙所说,表示自己的谦虚。

在讲经法会完毕后,有时为了培养讲经法师,实行复讲制度,即由年轻法师复述当日讲师讲过的内容。如《高僧传》〈道安传〉:

澄讲,安每覆述,众未之惬,咸言:须待后次,当难杀昆仑子。即安后更覆讲,疑难纷起,安挫锐解纷,行有余力。[58] 

复讲制度很早便在中国实行,同时儒家也有复讲,这是古代中国教育的优良方法,近代以来,由于实行书院式教育,此法早不行了。[59]

我们利用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及敦煌文书,还原唐代讲经法会的仪轨,对于讲经法会的成员与仪轨的次第进行整理,作了简单的叙述。同时,我们还重新构建当时法会通用的一些次第,如作梵、行香、念文疏、回向赞呗等等,对我们研究善导的礼赞仪提供了许多方便与背景知识。

 四、结语 

唐代的讲经仪轨,历来由于资料文献的限制,使我们难以了解其真实面目。由于敦煌文书的整理,发现了大量的讲经文及俗讲仪式,从而使我们能够还原讲经法会的仪式程序。

本文利用圆仁的记载及敦煌文书,讨论了唐代讲经法会的主要成员有主要成员有讲师、都讲、维那、呗师、香火、散花师,尤其对“都讲”进行了溯源性的考察,提出佛教的“都讲”并非来自儒家的都讲制度,只是在翻译时借用这个名词而已。

我们重新恢复了当时法会的真实面目,将讲经仪轨分为九个次第:(1)打钟、入堂、礼佛、登座,(2)作梵,(3)唱经题、散花,(4)开题讲经,(5)誓愿,(6)论义,(7)正式讲经,(8)回向梵呗,(9)解座。

通过构建了当时法会的一些通用仪轨,对于进一步研究唐代的法会仪轨,提供了背景知识。

[1]张弓先生认为经、导两科的文部和声部,共汇为俗讲的初源;唐代俗讲的源头,在于中古释门的声业。见《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459页。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