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寺院里都是怎么“喝茶”的?


从明前到雨前

正是鉴茶品茗之时

由于四川雅安是

世界茶文化及茶栽培的发源地

蜀人可谓爱茶如命

蜀地的佛寺也不甘落后

不仅传承着茶禅文化精髓

更不离时代精神

为古之茶事活动赋予新意

那么

汉传佛教寺院

都是怎么“喝茶”的呢?

茶与佛教,如何结缘?

佛教与茶结缘,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期。当时江南寺院的僧人,已有尚茶之风。

到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进入兴盛期。由于当时佛教禅宗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饮茶的普及,寺院里均设有专门的茶寮、茶室,茶叶的种植与生产也随之被带动,佛教与茶的关系变得越加密切。

佛教文化与茶文化,如水唤醒茶,茶成就水。两千年来,在僧人的劳作、禅坐、学修,甚至聚会中,“茶”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盘点寺里的“茶”

劳作时:种地栽茶

唐代百丈禅师立清规,推行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他自己更带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由于当时的佛教寺院大多建于山中,地理环境十分适合种植茶树,于是禅宗僧人每日种地栽茶,逐渐形成了制茶饮茶的习惯。

■哪些名茶出自寺院?

许多享誉世界的古代名茶,最初都种植或烘焙于寺院。据说,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茶树——蒙顶茶,就种在四川雅安蒙顶山上的甘露寺,是最著名的贡茶之一。武夷岩茶,最早是由福建武夷山中一座寺院的僧人采制的。明代名茶——大方茶,得名于皖南歙县的大方法师。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的惠明茶,产自浙江云和惠明寺。还有黄山毛峰,产于黄山的云谷寺、松谷庵一带。北宋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所制的水月茶,白毫显露,色碧味香,被康熙皇帝赐名为碧螺春。

分享时:普茶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