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佛教寺院除了种植茶树,茶事也是寺院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大丛林还设有茶堂、茶室、茶寮,或供僧人辩论佛理,或招待施者。一些寺院还设置了召集僧众饮茶的“茶鼓”,北宋诗人林逋就写有“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的诗句。
通常寺院供佛的茶叶,叫做“寺院茶”。据五代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一般用上等茶供于佛前,中等茶招待客人,下等茶自己饮用。按照佛制,在追思祖先、祖师的日子供奉的茶汤,称为“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次序饮茶,称为“戒腊茶”;还有前文提到的住持请众僧饮茶,称为“普茶”。今日寺院也举办各类茶会,通常邀请僧俗二众参与其中,氛围也更加轻松。
■“普茶”体验版
到了当代,普通人如何才能体验到禅宗丛林饮茶的乐趣呢?从2004年开始,文殊院年都举办“普茶”活动,组织佛子共聚一堂,以茶论道,借茶谈心,品味人生,重温这一禅宗丛林传承千年的茶事活动。
■推广禅院茶文化——“奉茶”
为了进一步将丛林茶文化推广出去,给“普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2017年一群禅修班的学员与志工,尝试性地进行了“奉茶”首秀。2018年,文殊院志工团下属的“奉茶组”正式成立,作为寺院的茶文化宣传大使,开始在文殊院内免费为游客提供奉茶服务。
探一探
奉茶组的“茶摊”
每日清晨
奉茶组志工沐手包茶
用甜叶、菊花、枸杞
为游客现冲现泡甜茶一杯
远远观看都是一种享受
好像啜饮一杯
心中烦扰都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