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处不在的“分别心”
学佛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分别心”,或多或少我们也了知一些意思,但我们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存在各种误解。
佛法经常告诉我们凡事不要着相,不要有分别心,我们也知道“分别心”是不对的,但时常发现我们不仅没有放下这种“分别”;甚至,我们的分别心似乎在学佛后变得更强烈了。
我们虽然每天都在学凡事不要分别,但是自觉不自觉中,我们有没有对师兄进行分别呢?有没有觉得这个师兄好,我愿意打交道;而另外一个师兄不好,我敬而远之?或者面对比较重要的师兄(比如说大师兄),或者自己喜欢的师兄,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是否和面对其他的师兄一样呢?
甚至,当我们面对师父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当然必须要高度恭敬的大德——所以我们往往表现得寂静调柔、乖巧可爱,我们努力表现得好像自己修得很好,慈悲喜舍无不具足;而一旦转身面对师兄的时候,我们马上就瞬间变脸,横眉冷对、金刚怒目了,这种情况经常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有没有觉得,这个茶叶的品相好,那个茶杯的工艺好,煮茶要用什么样的水,什么质地的壶(可以讲一大堆)、茶炉要怎么样的,那种碳烧的茶更好,以及它比用电磁炉烧得好太多,如何掌握出汤的火候,如何呲溜呲溜地快喝或者慢品等,喝茶必须要学习某种更好的仪轨,甚至需要特定的空间——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特别布置一下等;那种禅服的材质和设计看起来更有禅意;那个佛像看起来更庄严、更相应、更喜欢;道场里面哪位法师比较庄严;禅意空间必须这样或者那样布置才能有禅意——甚至某些情况下还要用尺子精确测量等等——我们经常讲得头头是道,好像一副行家里手的样子——不禁疑问,那些好与坏,对与错,是不是我们的某种执念和分别,什么时候我们的这种分别心变得如此强烈、权威和自信,以至于经常让人战战兢兢……
我们经常说喝茶才能体悟“禅茶一味”。但师父说,如果我们真正带着一颗禅者的心,喝可乐、喝咖啡、喝白开水都是可以体悟那样的“一味”,没有任何不同,没有任何分别,无二无别。所以,与其如此兜圈子,不如从一开始就少一些执著和分别,岂不是本来就可以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