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平兴寺为什么能够摄受那么多人?
法师:平兴寺是一座非常安静的道场,平时没有游人、香客,不做经忏,为集中学习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条件。
(1)学习方面:
平兴寺既不是佛学院,也不是培训班,只有不怕寂寞、有自学能力者才能住下来。我不定时给他们讲课,并没有长期授课。没有星期天,也没有寒暑假。但是,依修学次第所需,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分初级、中级、研究三个阶段,从《四分戒本》《毗尼事义集要》《四分律藏》一直到“南山三大部”,让学律者能够精进研习。同时,也讲一些其他经论,如《中观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论》《摄大乘论》《大乘起信论》《金刚经》《贤首五教仪》《天台概论》等。
(2)行持方面:
戒律不仅是学习、了解,更需要实践,去止持、作持。除了朝暮课诵、二时过堂以外,诸如朔望布萨、结夏安居、自恣受岁、忏悔出罪等行事,力求如法如律。尤其在夏安居期间,我们每天讲课,还对前来安居的僧人进行律学的普及教育。
1999年4月,依四分南山律典,礼请中国佛学院传印法师为得戒和尚,宁德支提山华严寺妙果法师为羯磨阿阇黎,我为教授阿阇黎,举行传授三坛大戒法会。2002年春,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在平兴寺再次传授三坛大戒,新戒200人,依然礼请传印法师为得戒和尚,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为羯磨阿阇黎,我仍为教授阿阇黎。
平兴寺在传戒运作上,概依南山律宗旨授受,仪轨方面多依读体大师的《三坛传戒正范》。三坛中每坛分授前忏悔和正授仪则。正授戒前,必须是请戒开导和露罪忏悔。除此必作的仪轨和教诫行仪外,其余时间侧重讲说受戒意义,戒相以及受后行持等义理。综合南山道宜律师和宝华山见月律师的授戒仪则,希望对新世纪中国佛教在授戒方法上能够有所作为。
(3)管理方面:
平兴寺恪遵百丈家风,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结合律制与清规,制定本寺规约制度,主要有《共住规约》《藏经楼规约》《大寮规约》《客堂规约》《学戒堂规约》《念佛堂规约》《库房规约》。同时,日常行事分为营事组,即客堂的接待、财务、基建、大寮等:教务组,即负责大众学习、教材、考核等:羯磨组,即负责忏罪以及众羯磨法;念佛组,除早晚课诵外,白天四支香念佛;生产劳动组,种菜、生产粮食、砍柴等。各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
(4)弘法布教方面:
每年不定期传授在家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并开讲各种经论,阐明教理教义。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月末及十一月中旬,分别举行礼忏,地藏七、念佛七等精进修行法会,影响甚大。同时,成立三行基金会,推动印送经书、放生、僧伽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并且利用现代科技制作光盘、录音等,流通于世。
问:您认为当前大陆佛教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加以改进?
法师:大陆佛教自从“文革”后,进入迅速恢复时期,而且有一种繁荣的迹象。但是,由于中间隔了二十年,所以佛教界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现在60至80岁的老法师已经非常稀少了。因此,佛教徒的素质问题,尤其是出家僧众的素质问题成为佛教发展的严重障碍。因为在以前憎团能够吸收社会精英进入佛门,他们本身所受的良好教育和文化修养为进一步修学、弘扬佛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现在出家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本身的素质也比较差,因此进入僧团后,虽然接受丛林教育、佛学院教育,但是总体水平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