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市长兴县,经过先后两轮整治提升,铅蓄电池行业向新能源电池转型升级。通过重组整合,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却增加了14倍,税收增加了6倍,涌现出天能、超威两家产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20年来,浙江迭代升级“991”系列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差异化用水、用能、排污等资源要素配置,“十四五”时期累计推动83个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总投资规模超7000亿元,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到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变。
“3060”双碳目标下,浙江从源头加速能源体系绿色变革。
2017年,浙能集团与浙大合作研发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浙江省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了让每度电更加清洁,浙能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大型发电集团。
与此同时,浙江高质量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国网浙江电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
过去20年间,浙江煤炭消费占比降至40%以下,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38%,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浙江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近年来,全省加快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上半年,省内高技术产业投资额达1980亿元,增速达15.2%,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正培育壮大浙江绿色生产力。
如今,全省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15万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超9万亿元,以占全国1.1%的土地、2.9%的用水量、4.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7%的国内生产总值。
浙江大地上,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社会影响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内生动力,推动浙江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来源:浙江民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