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
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名为净饭王,太子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于是在他十九岁那年,舍弃王族的富贵生活,出家修道。
释迦太子出家后曾苦修六年,六年之中,至极用功参究,日食一麻一麦,以淡薄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然而六年过去,虽然在禅定与神通上有所受用,但对于初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依然很遥远。此时的太子精疲力尽,瘦骨嶙峋,身心几至崩溃边缘。他渐渐觉悟到:过分享乐使人懈怠,而过度的苦则使人身心热恼、执着苦痛,于是他决意放弃无益于觉悟的极端行为。
离开苦行林,释迦太子勉强行至尼连禅河边,洗去六年的积垢。此时有一位名叫苏伽达的牧女向他供养了乳糜,太子食用后恢复了气力。此后他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颗繁茂的菩提树下静坐,终于在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从这一天开始,人间有了佛陀,人间有了佛教,人间有了佛法。从这一天开始,一切迷惑的众生,便有导师可以依止,有法门可以修学,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造,就能够达到人格圆满、究竟成佛的目标。
由于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中国的佛教徒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日当天,举行法会加以纪念,同时用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并赠送给善男信女们,俗称“腊八粥”。相延至今,此风气渐渐广传民间,一般人也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腊八”在中国除了“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的意义,也具有了民俗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