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充满温情的佛门慈孝故事二十四则

2022年5月8日,既是佛诞日,又是母亲节,浴佛节遇上母亲节,让我们在佛门二十四则慈孝故事里,感受僧人与父母之间充满温情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慈爱呵护与子女的孝顺报恩之心相依相待。

画缋奉母

后秦时期的道恒法师,年少时父母早逝,与后母相依为命,他常常靠绘画挣钱,来奉养后母,由此孝名远播。到他二十岁时,后母也去世了,他行丧尽礼,服满后出家为僧,为什门十哲之一。

躬亲事母

道安法师,南北朝时周人,他住持大中兴寺时,把母亲带到寺院旁边奉养,每天早上亲手为母亲做饭,从不允许旁人相助,无论砍柴打水,都事必躬亲。他说:“母亲生我下来,如果不是我亲自侍奉,就不名为供养。”

嚼脯饴母

慧木尼师,南北朝时宋人,十一岁出家受沙弥尼戒,因母亲年迈,牙齿都掉光了,于是她每天把饭食咀嚼好了以后再喂给母亲吃。由于担心这种做法不清净,与比丘尼戒律的精神相违,直到很晚才受大戒。

荷母说法

道纪法师,南北朝时齐人,他常常将年迈体弱的母亲和经卷、佛像分别安置在筐中,挑在扁担两头,去邺城东郊为人讲学。他孝性淳深,常对人说:“亲自供养母亲的功德,和登地菩萨一样。”母亲的一切生活起居,无论是吃饭、穿衣、缝补、大小便,他都悉心照料,从不假手于人。

慈济报恩

僧猛尼师,南北朝时齐人,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她号哭得吐血昏厥,为父守孝三年后,辞母出家。后来母亲生病,遂舍东宅为寺,名为齐明寺,她在寺中修缮道场,广行慈善,照顾母亲。三十年间救济饥民,为母祈福,还收养附近遇到危险的飞禽走兽,她的侄女僧瑗比丘尼也效仿其行,两人都以慈孝而闻名。

居丧不食

光宅寺法云法师,南北朝时梁人,生性诚孝,讲经说法之余,平时只要有空,都会去侍奉、照顾父母。母亲去世后,他哀伤过度,多日不食。僧旻法师劝导他说,“想报生养之恩,近则尽心侍奉,远则启发觉悟。父母去世了,要多做能够利益到他们的事,怎么能耽着于眼前的哀恸呢?”法云法师这才开始吃粥,尔后弘振风猷,以报亲恩。

侧柩待母

隋唐时的海顺法师,幼年丧父,母慈子孝发乎天性。可他二十多岁时就重病在床,自知命不久矣,与旁人论及后事时豁达无忧,但顾念母亲,想到她会因为失去儿子而哀伤,便嘱咐身边的人,把自己的遗骨埋在母亲未来的墓地旁边,以慰母亲的思念之情。

舍命救母

隋唐时的道兴法师,年少出家。当时战乱频繁,母亲被乱兵掠去离城六十里外的营寨,他不顾性命去追寻,到达贼巢时已经伤痕累累。乱兵被他的孝行感动,不仅没有杀害他,还释放了他的母亲。他把母亲背回城中,城中之人都为他们奇迹生还而惊叹。

凿井报父

隋唐时的慧斌法师,因为父亲年近百岁仍在京为官,感到今生难以在膝下尽孝,遂于汶水之南的要道上凿了一口井供来往的人使用,为父亲祈福,并在树下立碑明志:“哀哀父母,载生载育。亦既弄璋,我顾我复。一朝弃予,山州满目。云掩重关,风惊大谷。爱敬之道,天伦在兹。殷忧暮齿,见子无期。凿井通给,托事兴词。百年几日,对此长悲。”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