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充满温情的佛门慈孝故事二十四则

母子相慰

明代憨山德清禅师的母亲素来对其悉心教导,常为其学业和成长而落泪,母亲供奉观音大士,他幼时即随母礼拜,然母亲不知观音菩萨有经一卷,他即为母亲诵经,母亲大喜。出家以后,思父母之恩难报,且为修行,抄《华严经》报恩,后来命途多舛,母子之间相互宽慰,尽显智慧,师著《母子铭》传世。

追思寄情

民国的弘一法师,自幼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惜福惜时,有着深厚的文化涵养,在母亲的葬礼上演奏自己填词的歌曲《梦》来寄托哀思。他出家以后依然常常追思母亲,把母亲的留下的雨伞随身携带,每逢母亲诞辰忌日,他都要修持《普贤行愿品》为母亲回向。

助念送终

当代的净慧和尚,自幼被海善、仁德二位尼师抚养长大,尼师对其慈爱有加,省吃俭用送他到私塾念书。他对老人奉事如母,十岁时便在海善老人身边,为其助念送终。直到1978年奉调入京之前,仁德老人临终,他在身旁守候,为她助念,直至老人安详往生。宗教政策恢复后修建尼寺,以报尼师养育之恩。

念恩精进

当代的慈学尼师,她的母亲善良贤惠、待人和气,还有胆有识,保护地下党员,她自幼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在母亲的晚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将其接来棲隐寺养老送终。她感念于母亲生养的艰辛,绝不庆祝生日,后来历经磨难,一想到母亲,就坚决不还俗,精进修行,以此来报答母亲生养的恩德。

诚如《善生经》所云:“古圣制法,为子必孝、为父母慈爱,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领略到先贤优秀的品格涵养与父母的慈爱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能感受到笃孝的至诚之性带来的无尽启迪。

文丨释圣玄 释耀妙

图丨明参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