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周海军:试述9世纪中叶日本真言宗僧人如唐

此外,入唐五家都是日本真言宗的弟子,因而9世纪中叶时的那些著名的密教寺院自然也是他们巡礼的重点。如圆行、慧运、宗叡都巡礼过的长安青龙寺就被奉为密宗的祖庭,唐代密教大师惠果(不空的传法弟子)就长期住锡在此。日本真言宗的开创者空海大师就曾在此随惠果受学,巡礼青龙寺对真言宗弟子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在遗书中提到,“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但“得之”只有6人,其中的含光、觉超、元皎都曾住锡在保寿寺,同为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的传法弟子玄超也曾在此住锡,可见圆行巡礼的保寿寺也是一处重要的密教寺院。此外宗叡巡礼的大兴善寺也是密宗祖庭、大慈恩寺时任的寺主造玄也是一位密教高僧、洛阳的圣善寺更是“善无畏三藏旧院”。

真如亲王除了身份特殊外,他入唐的目的也与众不同,主要是为了“决疑难”,当然这种疑难是佛学思想上的,还是人生遭遇上的,抑或兼而有之已不得而知了。因此,巡礼圣迹反倒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有明确记载的巡礼地点也只有“细州普光寺”。“细州”应是“泗州”之误,僧伽和尚即泗州大师,宋代称泗州大圣,今天在福建地区还有泗州大圣信仰流传,而僧伽最后坐化的寺院就是泗州普光(王)寺。泗州大师相传是观音菩萨化生。真如亲王巡礼普光寺应该和观音信仰在日本的流行有关。西明寺本就是入唐的日僧在长安的聚集地,真如亲王安住其间也属正常,并不属于专门的巡礼活动。其余也就尽是“寻师听读,无人教授”或者与奉敕前来的阿阇梨问答,以求早决疑难。不过,在大唐疑难最终也未解开,他进而前往印度继续追寻答案。

除真如亲王外,求法是其余诸家入唐后另一项最主要的活动,由于他们都是日本真言宗的,因而唐代的密教是他们求法的主要内容,这从他们各自在大唐请益的对象、学习的内容以及带回的物品等都清楚的显现出来。如常晓“随文㻮和尚,受金刚界并大道法”,据常晓自述,文㻮是“不空三藏弟子,兼惠应阿阇梨付法人也”,其带回国的有经纶、仪轨、道具、大元帅画像等。圆行“以座主大阿阇梨义真为师承事,研习真言宗义。秉承三密(身、口、意)幽致,决疑两部(金刚、胎藏)之大旨,开悟诸尊之密法。”慧运亦“得见青龙寺义真和尚,请益于密宗”。义真师从义操,而义超师从不空的弟子惠果。圆行带回国的有“法门一百廿三部,佛舍利三千粒等”。慧运则带回“仪轨、经纶、佛并祖师像、曼陀罗道具等”。宗叡则“至青龙寺,随阿阇梨法全,学胎藏界法,尽其殊旨”,“更寻慈恩寺造玄、兴善寺智慧轮等阿阇梨,承受秘奥,询求幽赜”。法全与义真同样受学于义操,“在晚唐之世,次义真而宣传斯(密)教者,以法全为尤”,可见两者都是晚唐时著名的密教高僧。造玄曾于大兴善寺元政处受胎藏界法,“解金刚界,称城中好手”,担任过大慈恩寺的寺主,并编写过《金胎两界师相承》,在当时亦是名重一时的密教高僧。“智慧轮更是晚唐最著名的大兴善寺密宗高僧”,而且他与日本佛教界的交往十分频繁。宗叡带回国的也无外是经纶、仪轨、法器等。可见四家在唐求法的内容上有高度的一致性。

不论是中国的密宗还是日本的真言宗,都特别注重师承传授,因而接受唐土密教高僧灌顶也是来华日僧求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如亲王由于其特殊性而不在此列。《慧运传》中有关其入唐求法经历的记载极简单,他向义真请益过,但是否有过灌顶已不得确知。常晓则受文㻮,圆行受义真,宗叡更是先受玄庆、再受法全灌顶。接受灌顶时,往往还会获得道具、仪轨、经纶等可以证明他们受过某位中土高僧灌顶的“印信”。而这些中土高僧自身的师承、地位、影响等又将直接影响这些求法的日僧回国后的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因此宗叡才两次受灌顶,前一位汴州玄庆阿阇梨并不见于现存的唐代佛教史料,而法全则是当时最著名的密教高僧之一。更有甚者,不惜伪造师承传授。据常晓自述,文㻮是“不空三藏弟子,兼惠应阿阇梨付法人也”。此处的“不空三藏弟子”应理解成不空一系,不然无法理解他又是惠应(不空传惠果,惠果传惠应)阿阇梨付法人。但文㻮仅见于日僧的记载,在现存唐宋时期的中土佛教资料中都没。而且同为9世纪中叶入唐的日僧圆珍,他就曾直接质疑了文㻮师承的真实性。圆珍也曾由不空一系的法全灌顶,对不空一系的情况应较为了解。因而,文㻮为“惠应阿阇梨付法人”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常晓为了抬高文㻮的地位,实质是为了自己归国后的地位和影响而编造出来的。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