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明海大和尚:禅者开发心灵的方法

“大死一番”的意思是,要透过意识之流,截断它,像三峡大坝截流一样。唐朝有一位香严智闲禅师,本是百丈禅师的弟子,年轻的时候在百丈座下修行,但是没有开悟。百丈禅师座下有很多弟子都开悟了,为什么他没有开悟呢?因为他太聪明。

百丈禅师还有一个弟子,叫沩山灵祐。百丈禅师去世后,智闲只好到师兄沩山灵祐那儿去参学。灵祐禅师本来是他的师兄,后来变成了他师父。灵祐知道他的毛病,有一天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听说你在师父那里问一答十,现在你也不用跟在我身边了。我问你一个问题:在你父母生你以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一问,他答不上来,只好退下去查经论,翻来翻去,查不到答案,他就又去找沩山禅师,要沩山为他说破。沩山说:“我不给你讲,你应该自己去悟。”

过了好长时间,智闲禅师还是不明白,非常失望,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了,只做个粥饭僧,每天吃饭,什么也不想,免役心神。”后来他来到河南南阳,那儿有一个大禅师(慧忠国师)的塔,智闲就在那里守墓。他在那里自己种点地糊口,每天打扫卫生。有一天锄草的时候,他把一个瓦片捡起来,无意中抛到竹子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他突然开悟了。

开悟了以后,他回去沐浴更衣,朝着沩山方向烧香礼拜。他说:“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哪有今天啊!”就是说,如果当时沩山灵祐禅师告诉他一个答案的话,他可能就满足于那个答案,不再在自己的心地上深入了。心地的深入需要放下语言,放下既有的结论,单刀直入,直接去体会。

大家想一想,香严禅师悟在哪里呢?是悟在瓦片敲竹子的声音上吗?如果悟在那上面,那我们每天敲瓦片,为什么不开悟呢?他之所以能开悟,关键是在当他回答不了沩山的问题的时候,他把原来所学的知识、结论都放弃了,让自己一直非常活跃的意识活动止息下来了。他说“此生不学佛法,做一个粥饭僧”,所谓粥饭僧,就是什么事也不管。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意识活动止息下来的时候,在那个情况下,一个外在因缘的触击,就有可能使我们当下截断意识之流,见到心性的另一种风光。这个过程,叫“大死一番”,即把以前的一切都抛开,全部放下。

禅者开发心灵的第二个方法,叫做“直下承担”。

前面讲过,禅宗的心法与次第禅的止观方法虽然有联系,但本质上不一样。在印度,禅观法门里,像数息观、因缘观等等,都是对治法,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问题,心里有这样的缺陷,所以需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对治它。而中国禅宗的特色是要求禅者全力承担。

全力承担是什么意思呢?即念念相信一切都是佛的化身,一切都是佛性的妙用,在此信心之下,回归于无心而照、照而无心,回归于统一性,包容一切,不取不舍。心里面的善恶念头,外界的环境,大自然中鸟语花香,四季变换,太阳东升西落,月缺月圆,这一切无不是法身。所以祖师讲:法不是见闻觉知,但是法不离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所实践的,就是生命的全部境界。因此谈起全体的承担,就是不外求,不靠外界的力量来拯救我们,当下证真,当下体悟万物的统一性,当下让生命本具的佛性放光。

“正法眼藏”这种说法,是一个比喻。在眼睛没有打开之前,我们生活在黑暗当中。因为没有真正的智慧,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对待的,如是非、美丑、来去、生死等等。只要有是非、美丑、得失、利害之分别对待,我们就生活在矛盾当中,就生活在愚昧、昏浊、狂乱之中。而禅的境界则是一种统一的境界,就大的方面而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空间的统一,自他的统一,人和自然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就个人而言,身和心的统一,言和行的统一。修禅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归这种统一,它是我们心的本原状态。

临济祖师讲:“道流!是你目前用底,与祖佛不别,只么不信,便向外求。莫错!向外无法,内亦不可得。”——这个“现在进行时”,与祖师、与佛没有什么区别。法不用向外觅。如果有内外的对待就不对了。“大丈夫汉,更疑个什么?目前用处更是阿谁?”——这是禅师说话的语气,他逼迫我们当下承认。“把得使用,莫著名字。”——你认识了它,你就可以使用它。而它没有名字,没有形象,没有方所。“号为玄旨,与么见得,勿嫌底法。”——如果你认识了目前的自己,就是现在正在进行时的这个东西,你就彻底摆脱了生死的缠绕。嫌的意思是嫌弃、抛弃、不要,取舍——我要这个,不要那个,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如果你认识了它,怎么都好。在家好,出家也好;穷也好,富了也好;健康好,生病也无妨;活着好,死了还好。如果见到了我们生命中现在进行时的那个,我们就可以获得生命的主动权,由被动的生活变成主动的生活;由有选择的生活变成一种欣赏的生活;由发牢骚、抱怨的心变成赞美、赞叹的心,感激的心。

[元]因陀罗《智常禅师图》

长沙景岑禅师说:“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十方世界都是智慧,都是出家人的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十方世界,天地万物,山川河流,就是我们自己;“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十方世界都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己”——十方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是你自己。所有的对立都统一了。什么叫开悟呢?现在我们可以在语言上勉强下一个结论:开悟就是生命中所有的对立面全部统一起来了。领悟了这个统一性,找到了这个统一性,就获得了生命最大的自在、最大的自由、最大的主动性。迷失的生命在矛盾里,开悟的生命在统一里。我再强调一点,这个统一是在自己心地上的统一。

全体承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训练。怎么训练呢?就在当下所起的这一念上,承担一切原本如是。说到承担,实际上我们是一点也开口不得,完全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内证境界。就像鱼在水里,它不去思考水。为什么?因为它就在水里边。我们本来就在佛性里,本来就在道里,我们的整个活动都在佛性里,内外、主客观的一切都在这里。所以,对于佛性、对于大道,我们是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很难说。

[元]因陀罗《李渤参智图》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