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时往生?
一般净土的修行人,只要不断做好「信、愿、念佛」这三件事,临终时便会得到阿弥陀佛与诸菩萨众的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表面看来没有甚么不对,但却容易令人觉得这样做是念佛等死的消极人生态度。
《阿弥陀经》指出:「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即是说过往已发愿的人,已往生;现在发愿的人,现在往生;将来发愿的人,将来往生。因此,绝不是到临终时才得往生。第十八愿亦只说十念往生,没有说要等到临终才能往生。
我的理解是只要深心相信,至诚心发愿及老实念佛,精神上我们已经往生净土,是不折不扣的「净土人」。到临终时,身体坏死,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及圣众拿着属于我们的莲花,来接引我们的神识,让我们可以带业踏上莲花,往生极乐世界,不用经过「中阴身」这个阶段,这是我们的第二次往生。将来从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回到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亦可再有第三次往生净土。
善导大师曾强调至心称念名号,现生及舍报后,都决定有大功德利益。他在《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提出念佛的五种增上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三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善导大师对这五种增上缘提出各种经证。
根据《阿弥陀经》,阿弥陀即是无量寿及无量光,意指寿命很长,能量很强。《观无量寿佛经》亦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我们「净土人」能保持诚心念佛,我们必会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寿及无量光的加持及保护。
念佛就是与无量寿及无量光产生感应。无量寿帮助我们的心静下来,持久念佛可达到禅定的境界(止)。无量光能加强我们的能量,深入观察(觉察)外在与内心的变化。持久诚心念佛,我们会逐步达到止观的念佛三昧。
所以,念佛不是等死的消极人生态度,念佛能够为我们现生消除业障,生命也得到改善,变得更健康及安乐自在。念佛为了临终往生净土极为重要,但我认为同等重要的是,念佛是为了活出积极人生和奉献人生!下节我便会谈到如何做个真正的「净土人」。
(三)做个真正的「净土人」
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大乘修行道场。所以「净土人」就是大乘修行人,我们有责任做好「净土人」的本份,不是只顾念佛,亦要努力完成在世间的责任,及因应自己在现世的条件贡献社会,发菩提心,积极入世改善自己的因缘,也帮助他人改善他们的命运,自度、度他。
《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佛经》都强调「三辈九品往生」,就是鼓励「净土人」,除了不停诚心念佛来保持「净土人」的身份外,亦要因应个别「净土人」的不同因缘条件,修净业三福。
《观无量寿佛经》提到: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一般凡夫经常透过「身、口、心(意)」造各种善业或恶业。身恶业是杀生、偷盗和淫邪;口恶业是说假话,搬弄是非,伤害他人,巴结奉承;心恶业是贪、瞋、痴。十善业则刚好相反,发慈悲心,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减少憎恨心,减少贪心,增长智慧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