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依心起,心所无法独立生起,须依于某个心王方能生起;
2、与心相应,心所从所依、所缘、行相、时、事五个方面与心王同步相应;
3、系属于心,心王为主,心所为辅,心所会配合心王来完成各种内心的造作活动。
■心所列名
彼复云何?
谓触、作意、受、想、思;
欲、胜解、念、三摩地、慧;
信、惭、愧、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
贪、瞋、慢、无明、见、疑;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
恶作、睡眠、寻、伺。
是诸心法:五是遍行,五是别境,十一是善,六是烦恼,余是随烦恼,四是不决定。
——《大乘五蕴论》
在心相应行法(心所)中,一共分为六大类。
其中遍行心所五个,别境心所五个,善心所十一个,烦恼六个,随烦恼二十个,不定心所四个,总共五十一个法相,基本包括了一切众生内心的各种活动状态。
■释遍行义
遍行,就是周遍通行,是一种普遍性,包含四个方面。
1、遍一切性,无论善、恶、无记,此五遍行心所都能够与心同时生起;
2、遍一切识,有情众生皆有心识,即眼等八识,遍行心所能与诸识共同生起;
3、遍一切地,众生因业缘故,轮转三界九地,而遍行心所通于一切界地处所;
4、遍一切时,无论过去、未来、当下,遍行心所都可以与心识相应而起。
遍行心所,一共有五个法,其中受、想二心所因特殊业用而单独摄为受、想二蕴,因此这里只讲到触、作意、思三个心所。
○触心所
云何为触?谓三和合分别为性。
——《大乘五蕴论》
遍行心所中第一个是触心所,触是接触的意思。
我们在认识各种事物时,需要各方因缘的具足,才能完成认知的过程。
第一步需要根、境、识三法和合,如眼根、色境、眼识,此三法和合之时,触心所能够因此生起,同时又会加强根境识和合的力量,从而引发后续的受、想、思等心理活动。
触心所如同接通电源一般,使得机器处于待机并即将工作的状态。
○作意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