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受
受蕴粗分有三类,一是乐受,就是在某种顺益可爱的境界结束时,内心中生起希望能够持续之前的境界,乐受是相对轻松、舒适的感受。
乐也可分世间乐与出世间乐,世间乐主要以五欲六尘作为贪着的对象,而出世间乐,则是禅定境界中远离染心的清净法喜。
○苦 受
苦受,就是身心在面对某种违损不可爱境界的生起时,便希望可以脱离摆脱这种境界,苦受往往让人觉得煎熬和不自在。
常见的苦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八苦。
一切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内心需求,没有谁愿意身处痛苦的环境之中。
然而即使满足了一般的世间安乐,如果不明佛法正理,则很难知晓真正的苦乐,最终又会流转到轮回的痛苦之中。
所以佛法是希望众生能够真正地解脱诸苦。
○舍 受
不苦不乐,就是舍受,是相对平淡的一种内心状态,于身心而言,既没有逼迫的苦受,也没有舒悦的乐受。
受蕴展开来讲,又有五受之说,苦、乐、忧、喜、舍,苦、乐是身体上的感受,忧、喜则是内心里的感觉,舍受是一种通于身心的相对不明显的中性感受。
虽然从形式上,受有三类、五类乃至无量种类,但是从本质上观照,如四念处中提到的“观受是苦”,苦、乐、舍受,其实都是苦的不同表现。
四圣谛中的苦谛,便指出有情众生的生死业果核心是苦。
所以不论外界如何渲染,我们都要警惕不要被世间欲乐牵引,而忘记了轮回的苦因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