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大乘五蕴论丨​喜、怒、哀、乐,这些不断生起的心念是如何产生的?

受蕴是五蕴中讲好色蕴后的第一类心法,同时也是心所法中遍行心所之一,加上受蕴的特殊功能表现,足以看出感受对于我们的身心影响是非常大的。


通过看我们对外在事情的反应感受,也是检验我们的修行是否得力。


想 蕴


云何想蕴?谓于境界,取种种相。

——《大乘五蕴论》


五蕴中第三类蕴,就是想蕴,是有情众生具备的一种重要心理功能。想蕴,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想法,但又不仅仅是说心里在想的念头。


佛法中认为当我们的心在面对各种境界时,会针对境界取种种相,而且取相的力量相较其他的心理作用更为强盛。



此中取相的意思是,好比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朵时,不仅仅是眼里看到了花,心里也会生起花的形象。


同时会对花的颜色、种类、状态都有所确定,并且我们在看花朵的时候,心里会明确认为我是在看花这个东西,而不是在看其他的事物。


乃至于之后再次看到同类的花朵时,都能与此次看花联接起来,会一下子现起对这朵花的了解。


除了视觉之外,其他各种感官也都能在心里生起相关的相。



想蕴除了能够取各种境界的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名言概念。


我们生活在世间,从小到大,会发现有各种概念充斥在我们周边,我们认知万物的方式,我们与他人交流,我们自我思考思维,都是需要以概念作为基底方能实现。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