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梦往圣先贤,就是能梦到古圣先贤了,梦到孔子讲课我在呢,梦到灵山一会。提携接引,孔子甚至给一对一辅导了一下,佛陀甚至给灌顶了,都可以啊。或梦飞步太虚,梦到自己像神仙一样,可以不受时空的约束。或梦幢幡宝盖,梦到道场、庙里像旗一样的东西,可以说是绮罗伞盖吧。
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那些东西不是坏事。有的同学一直问,打嗝打了一年了,咋还打嗝,不正常吗?太正常了,恭喜你,有效验了,继续打;这都是你的过、罪消灭之象。
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但是你不能停留在这个地方。你不能打一辈子嗝吧,这个效验也太长了,你打几年差不多了。以前打嗝的,现在不打了;没见谁再来找我反馈,还在打嗝,这都是一些证明。
原文: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袁了凡举了个例子:蘧伯玉,春秋的一个士大夫,孔子的挚友。孔子周游列国,在蘧伯玉家住了好久。蘧伯玉不简单,能当孔子的朋友不是一般人。孔子是不得中行,宁取狂狷,孔子绝不和乡愿的人来往,所以蘧伯玉是一个贤者。
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就是蘧伯玉日日知非,日日格物致知。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什么意思呢?21岁蘧伯玉觉得把20岁之前的过改完了,但是到22岁的时候一看,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就是过还没改完,继续改。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年年在改过,年年在格物致知。所以,格物致知是你终身要做的。我在解读《传习录》的时候,王阳明也讲,圣人之学只此一段功夫非入门之际有此一段。孔孟之道、阳明心学、老庄之道、悉达多、六祖……的“道”,从入门就是在做格物致知;到去世,还是在做格物致知。你现在是个初学者,是在做格物致知,你觉得自己好像良知越来越光明了,快成为像王阳明、孔孟这样的人了,也还是在做格物致知。孔子终其一生,王阳明终其一生,和你做的是一个功夫,都是格物致知。只不过他们比你做的时间长,比你做的功夫深,仅此而已。所以圣人之学,只有这一门功夫,没有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