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教义新诠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八)

原文: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杨自惩家里很贫困。杨自惩是很清廉的,他不会去以权谋私,不会去贪赃枉法,而且馈遗一无所取。我想在体制内或者公务员,也应该是这样的,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出自《传习录》)

但是在体制内,一般都是今日不可取,明日不可取,良知一直会提示你;不会今日别人送你1万块钱不可取,明天送你1万块钱就可取了,不会的。如果你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今天给你发了1万块钱红包,你没收;过几天他又给你发了1万,你这时候心里很和平了,这个时候你是可以收的,这是无适无莫。良知知道你的处境,知道你的身份,知道你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杨自惩很清廉,而且还很有慈悲心。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监牢里有一些人吃不饱,杨自惩就想方设法去救济。他基本上就是一颗慈悲之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所以不是他只做的这件事,是他背后所传达的那一颗心,到底是个什么心。

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有一天,来了一些新的囚犯。待哺,饿肚子。家又缺米,因为他家甚贫,也不丰盛。给囚则家人无食,给囚饭吃了,自家饿肚子;自己吃呢,囚犯就很可怜。与其妇商之,杨自惩就跟老婆商量。他老婆跟他一样,是一个有慈悲心的人,是一颗良知相对比较光明的心。

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他老婆问,囚犯从哪来?杨自惩说从杭州来,一路上忍饥挨饿,面带菜色。所以,最后两个人就决定自己不吃了,把不多的粮食给了囚犯。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东西是不多,但你要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不一样。难能可贵,不是说我家里有五斗米,给你一斗;而是我就这一斗米,全部给你,这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