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不是一夫多妻,是一夫一妻多妾。妾是不值钱的,可以买卖的。妻是名门正娶。想休妻就很难,想休妾那是很容易的。妾叫纳,给点彩礼就行了,在古代这个礼是可通的。
礼是什么?礼是为社会服务的。现在一夫一妻,以前孩子上户口必须有结婚证,现在可以没有了,意味着孩子他爹是谁不重要,或者孩子他妈是谁不重要。在古代,纳妾的礼是可通的。孔子他爹69岁娶了个18岁的,但没有这个婚姻,就没有天不生仲尼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老天爷就是让孔子这么来的。
原文: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这就是支立。支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弱冠20岁中魁,举人第一名。官位翰林孔目,意味着支立中了进士,意味着支立福报很大。
支立生支高,支高生支禄,皆贡为学博,孙子,重孙稍微差一点是贡生,就是袁了凡最高的那个职级,出贡,贡为学博,就是当教书先生,是国家的教书先生。曾孙禄生大纶,登第,大纶又考中了进士。也就是从支立,到支高,到支禄,到支大纶,四代人之中两个进士、两个是贡生,一门都是读书人。而支立他爹以前只是个刑房吏。积善,就是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享受福德。
原文: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我删了一部分,可能有一半,其他的就不讲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回去可以自己再看《了凡四训》,重点在于后面要讲的。前面袁了凡通过这些例子告诉你,祖上积德,子孙享福。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叫因果通三世。
原文: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