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教义新诠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四)

比如,有人让你替他加班。你问自己:此时此刻想不想?其它都不考虑。如果你内心不想,那就对不起,你今晚不想加班,这个忙帮不了;在别人看来,找你帮个忙,你都不帮,可能就是给你冠以自私、只考虑自己;但这个在圣人的眼里叫狂狷。除非你内心:可以帮啊,觉得帮他加个班挺和平的,那就答应帮忙。所以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世上大部分人命不好。

 

原文: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世人的取舍全是错的,他的决定都是欲行合一、知行不合一。在这个情况下,他以为是在积福报,其实是在造孽;他以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是对的,其实是错的,会让人生越走越糟糕。

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就是良知的善和恶的标准与圣人同。孔子认为善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王阳明认为的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佛陀认为的善,才是良知认为的善。你要真的懂、真的能明白什么是善恶,你得与圣人一个境界,你看问题的角度和眼光就不一样了。这个,跟普通人是相反的。

端曲后面有详细的解释。

 

原文: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这是对端、曲的第一层解释。欲积善,想积福报,要知行合一,你不能徇耳目,不能跟着眼睛和耳朵,要从心言隐微处。徇耳目,就是你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不要从你的这些信念系统入手,而是从心。

善的真与假,在于心;善的端与曲,还是在于心。默默洗涤,就是清理你的心,让你的心没有污垢、没有负面的东西或者叫无念,洗涤到一念不生,就是没有妄动、没有妄念。这个时候你就纯是济世之心,因为良知光明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恻隐之心。这就是端,这个时候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在积福报。

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比如,你帮同事加班这件事,你内心不想帮忙、但你为什么还要去帮他呢?你是在讨好,你有媚世的情结。你希望别人对你有一个好的评价,你希望交换、将来你有事情别人也会帮你,你希望积累一些资源,其实这全是一个媚世之心,这个时候就是,就是你有人欲。不在于你做这个事情本身,而在于你做这个事情背后的动机、就是心。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