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教义新诠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五)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如果你一直在做真的善,但是你还是被人冤枉,被人曲解,那么你的子孙往往骤发,你的余庆会给你的子子孙孙。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还被冤枉,可能你以前造的孽还没有消耗完,所以阴阳之际微矣哉,怎么办?还是要知行合一。最终修的是一颗心,能不能把握阴阳,把握端曲,把握真假,最后就一颗心。

 

原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何谓是非,就是你做的这个是对、还是错。这个善、善行、善举,到底对、还是不对?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在孔子那个时代,鲁国有一个法律,如果有人把自己国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流落到其他国家,比如齐国、楚国等的女子赎回来,那么可以到政府领取奖金。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做了这么一件事,把几个人或者一个人从别的国家赎回来了,但是政府的奖金他不要。一个是,子贡超级有钱,子贡是儒商的代表,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他富可敌国,可能不在乎那点钱;另一个是,子贡可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像为了奖金去做这个事儿,因为他有这个爱、有这个心,不是因为政府有奖励,不是为了得到奖励。在别人看来高风亮节,就是做好事还不要回报。

但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孔子听到这个事儿很厌恶不高兴。他说是子贡啊,你不对呀赐,就是子贡子贡失之矣,子贡,你做错了。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一个真正良知光明的人,做这个事是符合道的是符合更多数人利益不是只为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被人夸赞被人爱戴的人、不是孔子这个意思是,你做这个事是能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能够可行移风易俗可施于百姓,而不是仅仅为自己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