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口意所造作的罪业不是一天积累下来的,当然也不是一次两次就可能够清净的,每日在发愿后诚恳忏悔,就很重要。
忏悔过去世所造作、所累积下的恶业,忏悔今生所做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忏悔的本意是反省自己的过失,愿意面对它,承担起这失的责任,从此改正错误,决心不再犯过。
《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中说,“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意思是,生起惭愧心,对自己的过失至诚忏悔后,就要把这种罪恶感放下来,鼓励自己重新出发,用更多积极的行动就改善自己的身口意,用利益众生来代替后悔懊恼,“如是心安乐”。
忏悔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诵读或者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七佛灭罪真言》等。
布施
发愿和忏悔可以在每日清晨完成,然后带着一颗乐于布施的心出门。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不只是给予他人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也包括微笑、安慰、行动和佛法上的接引。
在公共交通的路上,遇到拥挤或无意的碰撞,用微笑和善意待之;在工作中,秉持职业操守,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把每一件事想得更细致,同事遇到瓶颈,伸出援手提示一二;将心比心,如同对待家人亲友那样,将合格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献给大众。
这样做,不仅仅能为自己积累福报,更是通过布施的行为,舍掉了内心的悭贪、嫉妒和种种烦恼。
持戒
说到持戒,很多人担心太受束缚。但实际上,轮回路险注意脚下,有戒可依,使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好比人生路上的红绿灯。不持戒,貌似自由,却是陷入险境而不自知。
具体怎么持,遵守法律是底线,对已经皈依的佛弟子来说,“五戒十善”是最好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鞭策自己一条条地逐步受持。
举例来说,选择职业时要擦亮眼睛,避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饮酒、贪欲、嗔恚、邪见这些有悖“五戒十善”的事情。真正为自己好的做法,当然要选择那些既能安身立命,又能通过造福大众为自己积累福报的工作。
平时,我们又要用怎样的身口意来对待身边的家人、对待合作的同事客户、对待与我们产生交集的每个人......这里都有戒可依,有课要修。
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