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鸠摩罗什和真谛

武汉归元禅寺 2022-10-20 20:26:56

在中国的佛经翻译史上,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梁陈之间的真谛,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继早期佛经翻译家东汉安世高、支谶、三国支谦之后,是译经多而且影响较大者。

竺法护,生活在3、4世纪,祖籍月支,世居敦煌,幼年出家,曾博览儒家和诸子之书,后随师游历西域诸国,学习诸国文字,带回大量大乘经籍。先后在长安、敦煌、洛阳、酒泉等地译经。所译经典有175部354卷,以大乘经典为多,其中以《正法华经》《光赞般若经》最有名。《正法华经》在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之前十分流行,主张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并且塑造出能够在现实世界解救众生苦难的光世音(后世译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佛教徒的欢迎。《光赞般若经》是大品《般若经》译本之一。

鸠摩罗什(344一413),祖籍印度,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自幼出家,曾随母长期游历中亚西域诸国,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尤精般若大乘中观学说。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吕光奉苻坚之命征服龟兹诸国,获鸠摩罗什,强以龟兹王女妻之。吕光在姑臧(今甘肃武威)称王建立后凉的过程中,尊奉鸠摩罗什为军政顾问。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派兵攻灭后凉,迎请鸠摩罗什到国都长安。自此,鸠摩罗什开始在后秦王支持下翻译佛经。他共译大小乘佛经35部294卷,著名的有《摩诃般若经》《小品般若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他翻译的佛经语言流畅,很快广为流传,对中国佛教宗教哲学和教义的形成发生极大影响,隋唐时代形成的佛教宗派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当中,他译的佛经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鸠摩罗什的影响下,后秦首先创立僧尼管理机构,设置僧正、悦众、僧录等僧官,为后世僧官制度所仿效。他的弟子达500人以上,听法的弟子多至2000人以上。他们后来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南北朝时佛教的兴盛和学派的兴起有直接的影响。

真谛(499一569),印度人,应梁武帝的邀请来华,至陈初,先后在南海(今广州)、建康(今南京)和苏、浙、赣、闽等地翻译佛经,共译出大小乘佛教经论64部278卷。主要有《金光明经》《唯识论》《摄大乘论》《十七地论》等。其中以唯识经典最有影响,《摄大乘论》是南朝摄论学派的主要依据。

来源:《中国佛教基础知识》杨曾文主编

版权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